王粲 从军诗五首(其三) 王粲【1】 从军征遐(远)路,讨彼东南夷。 方舟【2】顺广川,薄(迫近)暮未安坻【3】。 白日半西山,桑梓有余晖。 蟋蟀夹岸鸣,孤鸟翩翩飞。 征夫心多怀,恻怆令吾悲。 下船登高防,草露沾我衣。 回身赴床寝,此愁当告谁? 身服干戈事,岂得念所私。 即戎有授命,兹(这)理不可违。 注释:【1】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曾从曹操南征孙权,此诗为征战途中所作。【2】方舟:两船相并。【3】坻:指江岸。 1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方舟顺广川”是说战船相并,顺江而下,军队征战气势非凡。 D.“薄暮未安坻”与首句的“征遐路”呼应,强调征战路途遥远。 C.“下船登高防”两句,写出了草深露重时登高望远的复杂心绪。 D.“即戎有授命”两句,诗人慨叹作战自有军命法则,不可违背。 【解析:王粲是建安诗人之一。建安风骨指的是慷慨悲凉的特色。所以我们应该懂得建安诗歌常见的内容,诗人们既看到了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又能有报国的豪情壮志。所以D项把“兹理”理解为君命法则是不正确的,应该是为国效力的理念。】 1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诗歌以叙事开篇,简洁地交代了征战的目的。 B.诗歌融情于景,奠定了悲壮豪迈的基调。 C.诗歌语言有表现力,几笔便勾画出征夫形象。 D.诗歌情感真挚动人,抒情中不乏理性思考。 【解析:这类题目表述比较笼统的选项一般不会有错误,比如C。B项错误在于悲壮豪迈,那几句写景都是悲凉的,所以不可能奠定豪迈的基调。】 14.诗歌情感跌岩起伏,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中的情感变化。(6分) 【解析:大家是否记得《氓》那首诗,感情变化的梳理和这道题是一样的。需要注意的就是一定要逐句去看,把感情答全,还有就是一定是表感情的词。第三点就是一定不要忘了结合诗句。 答案: 12.(3分)D 13.(3分)B 14.(6分)答案要点: 开篇表达了从军讨伐时的壮志豪情;中间情绪低落,转为征人思乡的愁悲之情;结尾抒写报国捐躯的慷慨豪迈之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