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综合辅导 >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第4课选读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http://www.newdu.com 2020-10-30 三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第4课选读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原文、译文及赏析,帮助大家拓展知识,全面提高。
    
    |原文|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①。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②。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③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④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⑥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⑦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⑧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⑨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⑩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⑾者,知皆扩而充之⑿矣,若火之始然⒀,泉之始达⒁。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⒂;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公孙丑上》
    |注释|
    ①不忍人之心:不忍害人,也不忍见他人受害之心(怜悯心,同情心),即仁心。
    ②运之掌上:转动于手掌之上。意为非常容易。
    ③乍:突然、忽然。
    ④怵惕:惊骇恐惧。怵,音chù。
    ⑤内交:结交,内同“纳”。
    ⑥要(yāo)誉:博取名誉。要同“邀”,求。
    ⑦恶其声:讨厌有不仁的坏名声。恶,音wù,讨厌,憎恶。声,指名声,声誉。
    ⑧端:发端,起源,源头。
    ⑨四体:四肢。
    ⑩自贼:指残害自己的本性。
    ⑾我:同“己”。
    ⑿知皆扩而充之:懂得全都加以推广且充实它。扩,推广。充,充实。之,指四端。
    ⒀然,同“燃”,燃烧。
    ⒁达,通达,引申为涌流。
    ⒂四海:指天下。古人以为中国四境,皆有海环之,故而以四海为天下。
    |译文|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仁心。古代圣王有了怜悯体恤别人的仁心,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仁政。用怜悯体恤别人的仁心,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仁政,治理天下就好像把它放在手掌上运转一样容易了。
    “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仁心,是因为,如果现在有人忽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骇恐惧怜悯的心理。这不是因为想借此去结交那孩子的父母,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更不是因为厌恶会有不仁的坏名声才这样的,而是出于自然的。
    “由此看来,没有恻隐之心,就不能算是人;没有羞恶之心,就不能算是人;没有辞让之心,就不能算是人;没有是非之心,也不能算是人。
    “恻隐之心,是仁的发端;羞恶之心,是义的发端;辞让之心,是礼的发端;是非之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样善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这四端,却自已说不能为善的人,就是残害自己的本性;说他的君王不能为善的人,便是残害他的君王。
    “凡是认识到自己有这四端的人,就懂得全都加以推广且充实它,就好像火开始燃烧,泉水开始涌流一样。如果能够扩充这四端,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扩充它们,就连父母也不能侍奉了。”
    |评析|
    这一篇,同样是孟子阐述他关于“人性本善”这一观点的基本依据。他提出了一个直接论证:“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以此为据,他对“不忍人之心”展开了论述。
    第一,“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如果说,上一篇“人性本善”,孟子以人心为善作为前提,由心善而推导出性善的观点。本篇中,孟子则以人性为前提推导政治,从先王有“不忍人之心”即仁心,推导出他施行仁政的根源,从而告诉人们,人心是一切政治作为的基础。
    第二,“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指出,“不忍人之心”具体表现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善心,这四心是仁、义、礼、智四种道德的发端。
    第三,“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在这里强调,四心是区别人与非人的标准。没有这四心,就不能称之为人。孟子认为,人的四肢是生而具有的,四心、四端也是生而具有的。
    第四,“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孟子认为,四心只是仁、义、礼、智四种道德的开端、萌芽,而不是这四种美德的完成。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培养、扩充这些善端,才能不断地提高完善自己。有这四端,却自已说不能为善的人,就是残害自己的本性。可见,孟子是从人的主体性、人的道德心来论人性的,他肯定人天生就具有善性,因此,人人都具有为善的能力。他特别指出了扩充这四端的重要性:君王如果能够扩充这四端,便足以安定天下;普通民众如果不能扩充它们,就连父母也不能侍奉了。
    孟子的上述思想,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
    声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