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高中生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3章体液调节核心考点,希望能帮助大家夯实基础,备战考试。 ![]() 通过激素的调节 一、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体液(如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二、激素调节 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 1、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 激素:①分泌:内分泌器官或细胞 ②本质:蛋白质、脂质等有机物 ③量少、高效 ④特点:作用后被灭活 2、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 ![]() ![]() 3、调节血糖的激素: (1)胰岛素:(降血糖) 分泌部位:胰岛B细胞 胰岛素作用机理:(抑制2个来源,促进3个去路) 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变成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质。(促进组织细胞吸收、转化、分解葡萄糖) ②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2)胰高血糖素:(升血糖) 分泌部位:胰岛A细胞 胰高血糖素作用机理:(促进2个来源) 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注意:肌糖原不能分解(水解)成葡萄糖 4、血糖平衡的调节:(负反馈) 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降低 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升高 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5、血糖不平衡:过低—低血糖病;过高—糖尿病 6、糖尿病 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三多一少) 解释:血糖高,为排出多余的血糖则多尿、多饮。 葡萄糖的吸收出了问题,能量不足,易感饥饿,则多食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不能合成或不足,脂肪合成受阻,体重减少 防治:调节控制饮食、口服降低血糖的药物、注射胰岛素 检测:斐林试剂、尿糖试纸 注意:若一次性摄入过多的糖,也可造成尿糖,不等同于患糖尿病 ![]() 四、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 五、体温调节 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 3、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 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 散热器官:皮肤(血管、汗腺) 4、体温调节过程: (1)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肝脏、肌肉产热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5、体温恒定的意义: 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影响生命活动故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 所涉神经调节的反射弧:皮肤冷觉(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传出神经→肾上腺或皮肤血管、立毛肌和分布在其上的神经末梢等 六、水平衡的调节 1、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实现的 2、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泌尿系统,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3、水分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负反馈) 过程:饮水过少、食物过咸等→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强→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减少 总结:水分调节主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肾脏完成。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分泌,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 所涉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渗透压调节中枢→传出神经→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 七、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1、人体内无机盐的动态平衡是靠无机盐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实现的 2、人体需要的无机盐主要来自饮食,通过尿液、汗液、粪便将无机盐排出体外 3、人体需要的无机盐有多种,如Na+、K+、Ca2+、Zn2+、Fe3+、I-等 4、无机盐调节:(负反馈) 过程:血钾升高、血钠降低→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加吸钠、增加排钾→血钾降低、血钠升高 Na+、K+的排出特点:Na+: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K+:不吃也排 总结:无机盐调节主要是在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肾脏完成。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醛固酮,它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主要功能是吸钠排钾。 所涉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渗透压调节中枢→传出神经→肾上腺 声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