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老师为大家总结的新版高一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的知识点提炼与总结,希望能帮到大家高效学习。 ![]()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内容提要 宋朝(960年-1279年):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18帝,享国319年,是古代文明的成型时期。政治上: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并通过分权与收权来加强专制集权;科举制的完善与文官体制的发展,形成“重文轻武”的局面;同时少数民族政权并立,且常有摩擦,民族交融加强的同时边疆压力和财政危机突出;军事上:吸收晚唐、五代军阀割据的教训,兵制有较大改变。 时空坐标与框架线索 ![]() ![]() ![]() 知识体系 一、宋初专制集权的强化 1.背景: (1)唐中后期三省六部制的演变,中书门下成为最高机构,相权膨胀; (2)唐末、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武将干政,中央集权的削弱; (3)宋初统治者对前代经验与教训的吸取。 2.措施: (1)中央:分割相权。(二府三司制) ①一正:中书门下(政事堂)作为行政机构,设多名同平章事(宰相),掌最高行政权。 ②三副:副相参知政事分割行政权;枢密院长官枢密使分割军权;三司使分割财权。 (2)地方:全面收权。 ①军事——收精兵:“杯酒释兵权”,“强干弱枝”;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更戍法”。 ②行政——削实权:所有州直属中央;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官掌地方性政权;设通判监督地方。地方实行路、州、县三级。 ③财政——制钱谷:由转运使负责,将地方赋税(除一小部分作地方开支外)运送到京师或指定地点。 ④司法——强复审,死刑需报中央复审核准,强化中央对地方司法权的掌控。 (3)监察制度:设提点刑狱司,专职监察刑狱。 (4)官僚体制:科举制的完善与文官体制的发展。 3.影响: (1)积极:①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②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专制集权; (2)消极:①中枢权力分割过细,降低了行政效率,致使政治风气保守疲沓; ②不利于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③逐渐形成“三冗”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二、北宋的统治危机 1.边境危机: (1)原因:①北宋政府的积贫积弱; ②北宋的守内虚外、强干弱枝; ③少数民族政权的崛起:辽宋西夏连年征战,民族矛盾激化。 (2)表现:①北部:A.辽朝占领燕云十六州;B.时常南下侵扰,通过“岁币”、盟约等勉强安定。 ②西北:与西夏屡战屡败,通过“岁赐”维持稳定 2.财政危机:一职多官、恩荫、科举等导致“冗官”,扩充军队导致“冗兵”,加之战争赔款、边疆危机、大兴土木等导致“冗费”,致使宋朝积贫。 3.政治危机:收回兵权、分割军权,分化事权,军队战斗力弱、行政效率低下,致使宋朝积弱;土地兼并严重、苛捐杂税繁重,激化阶级矛盾,致使政治危机。 ![]() 三、北宋的改革 1.庆历新政(1043年—1045年) (1)背景:①宋夏战争的失败激化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 ②为革除弊政、维护封建统治。 (2)人物:范仲淹、宋仁宗 (3)核心:整顿吏治 (4)结果:失败 (5)失败原因:改革触犯保守派官僚利益,遭到反对;宋仁宗动摇。 (6)影响:揭开了北宋变法改革的序幕 2.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1069年—1085年) (1)背景: ①必要性:积贫积弱导致北宋中期的三大社会危机:财政、边疆和政治危机; ②可能性:A.“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 B.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改革决心; C.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宰相,推行变法。 ③目的:摆脱积贫积弱和社会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巩固封建统治。 (2)核心:富国强兵 (3)措施: ①富国: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②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军器监 ③育才:A.改革科举制:废诗赋取士旧制,以经义策论取士 B.整顿太学:撰注教材《三经新义》,作为考试依据 (4)评价: ①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②积极性:A.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B.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C.王安石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③局限性:A.未触动大地主土地所有制,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B.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负担依然沉重。 四、南宋的偏安(1127年-1279年) 1.原因: (1)外部:①金的崛起、励精图治、实力强大; ②金灭辽及北宋(靖康之变)。 (2)内部:①连年征战、岁币,造成内部空虚; ②统治腐朽、无能,破坏军民抗金斗争; ③长期重文轻武、守内虚外。 2.南宋建国:1127年,宋高宗赵构于临安建国 3.金与南宋: (1)岳飞抗金 (2)宋金议和:绍兴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后“世为侄国”,南宋与金对峙局面形成 本课小结 汴水汤汤赵宋天,国祚绵延三百年; 唐末五代前车鉴,中央集权革弊端; 民族政权来骚扰,守内虚外不得闲; 庆历熙宁求变法,积贫积弱势难转; 金人南下徽钦掳,靖康之耻宋偏安; 冲冠一怒将军志,誓收燕云山河还; 可怜青山埋忠骨,北定中原付笑谈。 思维导图 ![]() 声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