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词语题考查范围的扩大,考查方式的大情境和综合化,解答词语题已不单单是依赖平时积累,也不单单只是记几个成语误用类型。它更要求结合语境,讲究有效的答题方法,遵循合理的答题步骤。下面是高中语文1对1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词语选择题的答题方法和步骤,帮助2021年高考生备战一轮复习及高考。 ![]() 一、选词填空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聊斋志异》被誉为“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一个顶峰”“空前绝后的文言小说巨著”“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等等,好则好矣,美则美矣,奇则奇矣,却被普遍认为难读难懂。怎么办?对经典进行“创造性转化”,突破阅读瓶颈,让经典走向大众,________。王咏赋的《〈聊斋志异〉精装分类全评本》便堪称一部应手的工具书。这部书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前提下,对文本处理和编排方式做了________的改动,给《聊斋志异》换了个新装。作者经反复摸索,决定以“主要角色的身份属性”为唯一标准,把全书497篇作品分成四集,每集100篇以上,界限清晰。此举使全书变得条理分明,为读者“各取所需”、深入研究提供便利。分类之外,王咏赋还按现代小说书写习惯给《聊斋志异》分段分节,给每篇作品添加副题,用夹注方式注解难点,还试着用当代人的眼光、语言对《聊斋志异》进行逐篇________。如此一来,《聊斋志异》变为普及读物,现代人可以轻松品读。翻开这部书,读到的是原汁原味的文言文,却全无读一般古籍时的__________。 ![]() ![]() 解析 ①青云直上:形容官职升得很快很高。不用于形容数量,适用对象错误。 ②纵横捭阖: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用在此处不合语境。③摩肩接踵:肩碰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使用正确。 ④如坐春风:好像置身于和暖的春风里,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⑤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多用于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使用正确。 ⑥如芒在背: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形容坐立不安。使用正确。 ![]() 点拨关键 1.了解设误特点 (1)选词填空题 该题型设误时常选取形近义不同、义相近而范围有别、义相近而褒贬色彩不同、义相近而适用对象不同的一组词语。近两年全国卷都使用这种方式。 (2)判断正误题 ①从语境的逻辑角度设误。这种设误的呈现方式是成语的潜在要素与语境中的相关信息有逻辑上的矛盾。例如,“比赛过后,教练希望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重整旗鼓”指失败之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其潜在情境是“失败或受挫之后”,而“再创佳绩”暗指本届赛事已经取得佳绩,故两者相矛盾。 ②从词语的运用角度设误。这种设误的呈现方式是词语的适用对象、适用领域、感情色彩等与语境搭配不当。 2.使用有效的答题方法 这个方法是:顾词思义,义境相符。即理解成语的构成语素及其意义特征,并对语境进行精细分析,进而判断“义”与“境”是否相符、匹配。这里有两个关键点: (1)比较语素 对于成语,尤其是近义成语,要分析其含义,自然少不了对关键语素的分析、比较。如近义成语,比较相同的语素,可以看出其意义的相同点;比较不同的语素,可以看出其意义的差异点。 (2)分析语境 语境对成语的使用具有限制、提示作用。分析语境,就是看上下文有无对所选成语起限制、提示作用的词句。可以分析语义,看成语义与语境义的契合度,可以找出前后词语,看看是否搭配。 2.使用有效的答题方法 这个方法是:顾词思义,义境相符。即理解成语的构成语素及其意义特征,并对语境进行精细分析,进而判断“义”与“境”是否相符、匹配。这里有两个关键点: (1)比较语素 对于成语,尤其是近义成语,要分析其含义,自然少不了对关键语素的分析、比较。如近义成语,比较相同的语素,可以看出其意义的相同点;比较不同的语素,可以看出其意义的差异点。 (2)分析语境 语境对成语的使用具有限制、提示作用。分析语境,就是看上下文有无对所选成语起限制、提示作用的词句。可以分析语义,看成语义与语境义的契合度,可以找出前后词语,看看是否搭配。 3.遵循合理的答题步骤 第一步:通读文字,了解内容。通读文字,速度宜慢不宜快,要了解句子的大致内容,圈画出重点信息,在此基础上通过语感审读得出初步结论。 第二步:分析语境,注意限制。在了解语境大致内容的基础上,注意体会语境中相关对象的特点、程度、范围、条件等既起提示作用也起限制作用的词句。 第三步:理解词义,把握关键。理解词义时,要辨明语义的轻重、色彩的褒贬、适用对象的差异等关键信息。理解词语切忌望文生义,要努力从该词语的日常使用角度思考辨别,特别要注意有些词语含义的丰富性。如“按兵不动”,过去指使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时机,现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又如“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这些两义词语,不可片面理解。 第四步:综合信息,全面考虑。做好此类题目,既要考虑成语的含义,又要结合语境分析,还要考虑与上下文的搭配。 声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