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① 王维 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 却忆山中时,人家涧西远。 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②。 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 钱起 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 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 惆怅曙莺啼,孤云还绝巘③。 【注】①钱少府:指诗人钱起,时任蓝田尉。蓝田:地名,近长安,王维在蓝田有辋川别业,第三句“山中”即指此处。②蕨:一种野菜。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这里借指官位爵禄。③巘:yǎn,山峰。 2.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两句描写春天夜晚一片生机盎然,富有动态美。 B. 王诗六句,依次写了现在、过去、未来,时空转换自然,作者情感也寄寓其中。 C. 题目中“酬”字表明钱诗是对王诗的应答,两首诗内容相关,所押的韵也相同。 D. “谁觉花源远”用了反问的手法,表现今宵竹林下有如世外桃源般的恬适安宁。 3. 钱诗“山月随客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山月”具有了人的行为和感情,明月“随”客人赴约,更助主人“兴不浅”。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 B.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王维《田园乐》) C.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杜牧《金谷园》) D.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春日》) 4. 两首诗都写了春夜相聚时的景象以及对此的喜爱,但也有不同点,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上的不同。 答案: 2. A A项,“两句描写春天的夜晚虫鸣犬吠,生机盎然,富有动态美”解读有误,结合诗歌应该是以动衬静,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恬然静谧的春夜图。 3. B A项,“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别出心裁,运用移情入景,把无知的春风拟人化成有知有情,说它深明世间人离别之苦,不让柳条变青!显见春风亦不忍看到人间折柳送别的伤心场面。 B项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有同样的艺术效果。在勾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 C项,“日暮东风怨啼鸟”,把东风拟人化,让东风抱怨啼鸟; D项,“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诗人通过对偶形式,拟人手法,衬托庭院的华丽,描绘了芍药和蔷薇百媚千娇的情态。芍药亭亭玉立、蔷薇攀枝蔓延,故各有“含春泪”之态、“无力卧”之状。因其体物入微,情致蕴藉,通篇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景物、现象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摄取力、表现力。 故选B。 4. ①钱诗主要写当时的情景;王诗还写到对往昔山中生活的回忆和对钱起回去后生活的想象。②王诗写了对钱起回蓝田后生活闲适的羡慕,表达了自己对官宦生活的厌倦。钱诗还写了离别时的景象,抒发了离别的惆怅。 【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句含意及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主要是对诗歌的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本题要求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两首诗在春夜相聚时的景象的不同。从描写场景来说,钱起的《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主要写当时的景象,王维诗中“却忆山中时”“美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还回忆了往昔山中的生活并想象钱起回去的生活;从具体内容来说,王诗尾联说真羡慕你天明就要启程归去,安于采蕨生活轻视爵高官显,写了对钱起回蓝田后生活闲适的羡幕,也隐含表达了自己对官宦生活的厌倦,钱诗“调怅曙莺啼,孤云还绝巘”,意思是黄莺鸣啼,天色欲晓,宴席将散,心中不免怅然;抬眼望去,白云一片,环绕于孤峰之上,描写了送别的具体场景,“怅”也见出离别的惆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