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地理 > 综合辅导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上的大气》必考知识点总结

http://www.newdu.com 2020-08-06 三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结合近几年高考来看,文综试卷中突出了对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小编给大家带来《地球上的大气》必考知识点总结,2021年高考生必看!
    
    考点1:大气的垂直分层
    
    考点2:大气受热原理及应用
    1.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应用→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3.与青藏高原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
    (1)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
    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度大;②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③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2)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
    地势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增温快,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
    (3)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
    ①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差,因此夏季气温低;②纬度低,冬季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较长,因此冬季气温较高。
    (4)青藏高原比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低
    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而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有限,不利于热量的积累,且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所以年均温较低。
    考点3:逆温现象
    1.逆温现象产生的机理
    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这主要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离地面越远,受热越少,气温就越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被称为逆温现象。
    2.逆温的类型、过程及其影响
    (1)逆温的类型及成因
    
    考点4:热力环流
    
    
    
    考点5:大气的水平运动
    1.形成风的力
    
    
    (1)根据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可知:图中南侧为高压,北侧为低压。
    (2)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由高压指向低压可绘出水平气压梯度力F水。
    (3)从图中可知风向比F水偏右,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并在风向的右侧绘出地转偏向力F地,并且垂直于风向。
    (4)根据摩擦力方向始终与风向相反,绘出摩擦力F摩。
    考点6:气压带和风带
    
    (1)若各气压带分别被0°、30°、60°纬线平分,则为春分、秋分。
    (2)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北),则为北半球夏至。
    (3)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南),则为北半球冬至。
    5.读气压带、风带,辨天气状况
    (1)高气压带控制下多晴朗天气。
    (2)低气压带控制下多阴雨天气。
    (3)西风带控制下一般多阴雨天气(背风坡除外)。
    (4)信风带控制下一般多晴朗天气(来自海洋上的信风除外)。
    (5)极地东风带控制下一般多晴朗天气。
    考点7: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1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冬季风
    
    考点8:大气降水
    1.影响降水的因素
    
    (2)气压带或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①低气压带控制→气流上升→水汽易凝结→湿润(多雨)。
    ②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干燥(少雨)。
    ③西风带控制→低纬吹向高纬→降温→水汽易凝结→湿润(多雨),但西风带背风坡→干燥少雨。
    ④信风、东风控制→高纬吹向低纬→增温→水汽不易凝结→比较干燥(一般而言,受信风带控制比较干燥,但来自海洋的信风遇到地形阻挡,易形成丰富的降水;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则较多)。
    考点9:影响气候的因素
    
    考点10:气候类型的判断
    (1)气候类型判断的主要依据
    具体判断时一般遵循“以温定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步骤。
    ①根据气温确定南北半球
    根据最热月或最冷月以及年气温曲线的形式可以确定南北半球。
    配图13
    配图14
    配图15
    考点11:锋及对天气的影响
    冷锋与暖锋的判断
    (1)看符号
    配图16
    配图17
    配图18
    考点13:气象灾害
    1.洪涝
    (1)成因
    ①自然原因:水系特征、水文特征、降水特征(降水量、时长、强度)、气候异常(普降暴雨,降水比常年偏多)等。
    ②人为原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抬高河床;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蓄洪能力下降。
    (2)危害
    淹没农田、道路;破坏水利工程设施;冲毁建筑;造成人员伤亡;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3)防御措施
    ①工程措施:上游修建水库;中游兴修水利工程,加固大堤,建立分洪、蓄洪区,河道裁弯取直;下游加固大堤、疏浚河道。
    ②生物措施:上中游地区植树造林;调整农业结构;有计划退耕还林、还湖。
    ③组织管理:加强监测预报,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提高公民防灾减灾意识;实行防洪保险等。
    2.干旱
    (1)成因
    ①自然原因:气候特征(降水和蒸发)、河流和湖泊(灌溉水源)、农作物需水季节等。
    ②人为原因: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加剧干旱,如用水量大;利用方式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2)危害
    空气干燥、地表水径流水位大幅下降、动植物死亡、饮水困难、农作物减产或绝收、工业停产等。
    (3)防御措施
    ①工程措施: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②生物措施:植树造林,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③农业技术措施:调整农业结构,改进耕作制度,选择耐旱的作物;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兴修水利。
    ④组织管理:加强监测预报,建立应急预警机制;进行人工增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节水意识;实行阶梯水价。
    3.台风(飓风)
    (1)成因: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2)危害: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引起洪涝灾害并导致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发生,破坏农业及交通、通信设施。
    (3)防御措施: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合理规划,减少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强度,控制经济发展规模;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或堤防)工程;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等。
    4.寒潮
    (1)成因: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天气。
    (2)危害:强烈的大风、降温天气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信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
    (3)防御措施:加强监测、预报;建立应急预警机制;采取措施确保农(棚体加固、压紧棚膜、保温防冻)牧(圈舍加固、畜禽保暖)业安全;注意交通安全,防寒保暖等。
    5.沙尘天气
    (1)成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植被稀疏,表土疏松;风力强劲;人类对当地植被的破坏。
    (2)危害:沙埋(埋压农田、村庄、工矿、铁路、公路、水源)、风蚀(土壤肥力下降)、大风袭击(毁坏房屋、刮翻火车、摧毁电杆,造成人、畜伤亡)、污染大气环境(沙石、浮尘弥漫,空气浑浊,危害人体健康)和影响生产生活(交通出行与安全、室外作业等)。
    (3)防治措施: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建立风沙灾害的监测、预报体系;因地制宜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种草;设置沙障;改善干旱的生态环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