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18题。(10分) 甲 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只是说不出而已。(节选自老舍《想北平》) 乙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选自《祝福》) 丙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16.“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中的“这个”指代什么?(2分) 答: 17.乙文段中反复提到“瑟瑟”的雪花声,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8.甲、丙两文在表现手法运用上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 答案: 16.对北平的爱无法说出。 17.以声衬静(以动衬静),以“瑟瑟”的雪花声反衬冬夜的冷寂(答出衬托或反衬), 渲染悲凉沉寂的氛围,烘托了“我”的无可奈何和无法言说的愤懑之情。 18.甲文:①直抒胸臆,表明对北平深深的爱,如“可是,我真爱北平”。②类比 抒情,把爱北平和爱母亲类比,表达对北平的爱深入骨髓。 乙文:①触景生情(借景抒情),作者因荷塘四周朦胧景色而内心得以宁静,又因 无精打采的路灯光而使自己内心的宁静被打破。②运用衬托手法,以蛙声、蝉声 的热闹衬托内心的孤寂。③动静结合,写荷塘四周树木等为静景,蛙声、蝉声为 动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