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二历史课堂达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北京 上海 广州 武汉 西安 重庆 成都 长沙 长春 哈市 杭州 合肥
苏州 太原 天津 徐州 厦门 郑州 宁波 青岛 南京 兰州 昆明 济南
深圳 沈阳 鞍山 大连 福州 佛山 贵阳 黄石 荆州 吉林 内蒙 洛阳
宜昌 湘潭 襄樊 新疆 无锡 唐山 镇江 河北 南通 株洲 南宁 南昌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堂达标】
    1温家宝总理在《同文学艺术家谈心》中认为: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百花竞放、硕果累累、群星灿烂、人才辈出的光辉时代。文艺复兴时期,揭露和批判的矛头主要是针对(  )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
    C.贵族的特权制度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解析:选B 。因为文艺复兴时期真正主宰欧洲一 切的是天主教会神学思想,所以,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矛头主要是针对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
    2.某地举行“弘扬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活动,学生李明参加了这次活动,并搜集、查找有关“人文精神”的资料。你认为下列资料不符合“人文精神”的有(  )
    A.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
    B.莎士比亚的《哈姆雷 特》
    C.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D.天主教会的“上帝创造 万物”理论
    解析:选D。本题关键是掌握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天主教会的理论是与人文主义精神相悖的。
    3.右图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士,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这反映的实质是(  )
    A.信仰即可得救      B.教皇权力至上
    C.《圣经》权威下降 D.教会 从属于国家
    解析:选A。在宗教改革之前,《圣经》的解释权属于教皇,教皇是最高的权威,而从材料信息看,《圣经》重于教皇,肯定基督教的最高权威是《圣经》,否定教皇、教会的权威,这也就体现了信仰即可得救,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圣经》。
    4.“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  )
    ①反映了追求世俗人生乐趣的愿望 ②与禁欲主义主张相矛盾 ③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主张 ④说明了人们对现世生活悲观绝望的态度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是人文主义的具体表现形式。题目强调“凡人生活”,就是针对虚幻的上帝而言,对于宗教的抵触体现在人文主义中人性的自我与理智,所以排除④。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1517年10月,路德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登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论纲使赎罪券在德意志各地的销路大减。
    ——《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参考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因信称义”体现了什么思想?
    (2)材料中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
    解析:第(1)问要从“因信称义”强调人的信仰自由和权利角度分析体现的思想。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人文主义思想。
    (2)1517年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皮柯说:“上帝赋予了人按自己的意志塑造自身的能力,他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到与上帝相似的东西。”这说明他(  )
    A.鼓吹人的自私自利
    B.肯定人的价值和创造
    C.藐视宗教,不承认上帝万能
    D.强调发展个性
    解析:选B。本题以人文主义者的一段话考查人文主义的核心——“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创造”。在充分阅读题干的基础上排除A、D两项;上帝赋予了个人的能力——承认宗教的作用,排除C项。
    2. “人具有高贵的理性,人具有伟大的力量,人的行为像天使,人的智慧像天神。”这段话反映的思想是(  )
    A.专制主义 B.教权主义
    C.神学世界观 D.人文主义
    解析:选D。本题考查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材料强调的是人的核心和主导地位,体现的是人文主义精神。
    3.右图为《最后的晚餐》,故事取材于《圣经》,但画中人物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取而代之的是自然光,所有人物的姿态与常人无异;画中的犹太人坐在圣人当中,靠近耶稣。作者如此创作意在(  )
    A.揭示人性的善与恶
    B.体现古典美术的风格
    C.再现历史真实场景
    D.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解析:选A。《最后的晚餐》是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作品。从画面看来,人性被表现出来,揭示了人性的善与恶。
    4.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 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
    A.赎罪券和《圣经》 B.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
    C.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 D.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