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和性质”:重点强调: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正式公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简称《临时约法》。该约法的出台,其主要目的在于防范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确保中国走上民主政治的轨道。该约法的指导思想是孙中山的民权学说。约法确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制度和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等。《临时约法》反映了革命党人用议会民主制来限制袁世凯、维护辛亥革命成果的正义愿望。同时它代表了大多数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认识水平。应当指出,这些民主内容,只是汲取了近代西方国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起码原则,但这些原则在中国第一次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肯定下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政治民主化历程中的一块光辉里程碑。 三、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关于“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建议教师首先让学生看教材分析袁世凯篡权的有利条件:①中外反动势力的支持;②革命派的妥协退让;③袁世凯的反革命两手。中间穿插放映电影资料剪辑《清帝退位》。最后说明袁世凯篡权的标志。 四、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 关于“辛亥革命的性质”,教师直接告诉学生。 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教师让学生先阅读课文,然后归纳总结出几个方面:国内政权和政治体制的变化;人民的权力和观念;社会经济(主要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关于“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和教训”,学生结合前面所学内容对于失败标志、失败原因、教训三个方面自由发言,教师做出相应的补充。 教学设计思想 ①通过学生对于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的分析,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通过教师对于中华民国成相关知识内容的补充,关于电影资料剪辑《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相关答问的补充说明,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四节 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清朝的覆亡 一、“严守中立”和“南北议和” 1.帝国主义“严守中立”的伪装及实质 2.中外反动势力压力下的“南北议和” 二、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中华民国的成立 2.中华民国对内对外政策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和性质 三、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1.中外反动势力的支持 2.革命派的妥协退让 3.清帝退位 4.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四、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 1.辛亥革命的性质 2.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3.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和教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