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文化创新同步检测(带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12.[2012•威海模拟] 电视连续剧《沂蒙》是临沂继大型红色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电影《沂蒙六姐妹》后推出的一部文艺精品。《沂蒙》从唯物史观和民族大义的高度,创新思维,将发生在沂蒙老区的真人真事,通过原汁原味、质朴真实的拍摄手法和场景设置以及平实的方言和朴实的表演,彰显了沂蒙人民的人性光辉和人格魅力。这启示我们(  )
    ①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主旋律作品创作的源泉 ③艺术来源于客观,灵感来自于主观 ④要积极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和手段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④ D.①②④
    13.[2012•汉口模拟] 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开放,日韩两国的文化也进入中国文化市场,形成一股“日韩流”。如在某市校园内,许多中学生竞相模仿日韩明星的发型、服饰、劲舞等,成为日韩的“中国新生代”。因此,学校政教处作出禁止上述一切行为的决定,一些学生对学校的做法表示不满,说:“学习和吸收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 ,何错之有?真是小题大做。”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你是怎样看待上述现象的。
    选做习题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古人曾把理想社会称为“大同”,“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 皆有所养”。这是当时人们的追求和理想。对于这些思想,中国共产党赋予其符合时代精神的新内容。在党的十七大上,中国共产党把“领导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写入党章,提出“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1)材料体现 了文化创新的哪些观点?
    (2)我国为什么要大力推动文化创新?
    (3)现阶段,我国应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课时作业(二十五)
    1.A [解析] 文艺工作者深入实践采风,体现了A项。B、C、D三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合。解答本题要求抓住关键词“最贴切”,属于最佳选择题。故选A。
    2.A [解析] 解答本题要抓住关键词“根本目的”,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故选A。
    3.D [解析] 考查对文化创新地位的理解。要解决我国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有多种措施,四个选项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要求,但最根本的就是立足社会实践,进行文化创新,这才是中华文化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故选D。
    4.A [解析] 考查对文化创新原因的理解。可以从必然性、必要性来分析,①②③符合题意。④强调的是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与题干不符。故选A。
    5.A [解析] “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体现了文化发展需要博采众长,因此A项符合题意要求。B、C、D三项本身正确,但均与题意不符合。故选A。
    6.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的方向问 题。对待传统文化,必须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发展中医必须要依托传统文化体现了这一点,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意无关。故选B。
    7.A [解析] “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不能忽视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说明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和本民族文化,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故选A。
    8.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文化创新必须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题干要求回答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这就涉及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问题。解决好这个关系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封闭”;二是“虚无”。因此,C正确。A、B都不能正确认识这种关系,应排除。D不符合题意。故选C。
    9.A [解析] 本题考查了文化交流要注意的问题。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就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所以A正确。B、C、D都不能正确认识此问题,都可能导致两种错误倾向,应排除。
    10.B [解析] 从题干中对“传统文盲”的分析,显然是持反对的观点,指出现代人出现“传统文盲”是令人痛心的,①③符合题意。②表述属于“守旧主义”或“封闭主义”,观点错误。④属于知识性错误。
    11.A [解析] 加强对青年人传统文化教育这无可厚非,不过要在内容上挖掘精华,形式上不断创新,提高学习兴趣,①③符合题意。②表述不准确,因为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④属于知识性错误,应反对“封闭主义”。
    12.A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化创新的理解。《沂蒙》取材于真实生活,又具有创新思维,故①④入选。②属于知识性错误。③表述错误,灵感来源于实践活动,故选A。
    13.[答案] ①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渊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植根于 当代伟大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是激励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②发展、创新文化,需要我们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持先进文化发展的旺盛活力,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但学习外来文化,必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不能丧失我们自己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更不能丧失民族自尊心、自信心。③对外来文化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学生一味模仿日韩明星和学校政教处强行禁止的方法都是不妥的。应辩证对待外来文化成果,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做到“取长补短”。
    [解析] 本题以学生很熟悉的校园生活事例为背景,考查学生结合生活事例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看到材料中学生一味模仿日韩明星是错误的,而学校政教处一刀切的做法也不可取。这就要结合教材中如何对待本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知识来作答。
    14.[答案] (1 )①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代精神相结合。②文化创新推动着民族文化的繁荣。
    (2)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又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3)要进行文化创新,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这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要善于学习、借鉴和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④要坚持正确方向,反对文化上的“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