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2012高二历史上册10月月考测试题(有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理)试题
    (考试时间 50分钟 满分100分)
    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9页,分为两卷。第Ⅰ卷选择题,共40个小题(60分);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个小题(40分)。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Ⅰ卷必须用铅笔作答;第Ⅱ卷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将考试试卷及答题卡按要求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1.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家是
    A.墨子B.孟子C.韩非子D.庄子
    2.下列对荀子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B.主张“性恶论”
    C.是战国时期百家思想集大成者 D.主张以礼治国,反对法制
    3.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中,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潮流并为秦始皇所采用是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4.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的“天理”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
    C.伦理道德规范D.“天人感应”学说
    5.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
    ①反传统、反教条 ②反封建专制
    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④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对地理大发现起了重要作用的是
    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
    7. 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中,对密切世界各地的联系影响最大的是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8.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具有民主色彩,这种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有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③经世致用思想影响
    ④西学东渐影响 ⑤抗清斗争实践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9.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的8级强烈地震,给震区民众带来巨大损失。“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温总理在地震灾区的精彩话语成为支撑我们战胜灾情最温暖的力量,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在我国古代先哲中,第一次将民的地位、作用提到高于君主的程度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10.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影响有
    ①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
    ②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③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④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 在某中学进行的科技文化活动中,一位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模型,他将用它来演示古人如何:
    A.观测天象 B. 指引方向 C .治疗 D.查看风水
    12.以下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法不阿贵,以法治国
    13.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
    A.荀况 B.朱熹 C.董仲舒 D.陆九渊
    14.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宋代科技成就是
    A.地动仪 B.造纸术 C.指南针 D.雕版印刷术
    15.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表明
    A.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B.科技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
    C.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D.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
    16.“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表现为
    A.有利于结束兼并战争,实现国家统一
    B.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求
    17.战国时期之所以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因为
    ①社会正处于巨变时期 ②各国竞争与政治变革的需要
    ③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 ④儒家思想尚未取得正统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儒家学说到汉代被注入新的血液,是指
    A.提出了“人定胜天”观点 B.取得了独尊地位
    C.提出了“大一统”主张 D.吸收了道教思想
    19.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封建政治开始与儒学密切结合
    B.从思想上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
    C.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
    D.促进了民族思想的自由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