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历史 08年11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7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产生的影响有: ①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②有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③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④束缚了思想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和”是儒家在探究“天人”“人人”“人我”等关系中总结出来的处世智慧。儒家从个群关系、人我关系出发,追求人与人之间的现世和谐与社会和谐。“和”在儒家思想体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是中国古代主流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下列思想主张不属于这一范畴的是: A.(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 B.(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C.(董仲舒)“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天地之美,莫大于和”,强调天人合一 D.(程颐、朱熹)“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3.史载: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孟子》一书中最有可能引起明太祖不满的语句是: A.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B.君子视臣如草莽,则臣视君如寇仇 C.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D.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4.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主要在于: A.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 B.孔子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不可动摇 C.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兼容性和发展的特征 D.其他思想不能对儒家思想构成威胁 5.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充分反映了人体之美,这种风格的绘画在当时的世界上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古希腊产生这种艺术的原因有: ①古希腊的文化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 ②古希腊的奴隶制民主政治使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③古希腊的奴隶制经济是世界上最发达的 ④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非常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②③ 6.薄伽丘在小说《十日谈》中说:“谁要是想阻挡人类的天性,那得好好儿拿点本领出来呢。如果你非要跟它作对不可,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呢。”这表明作者认为: A.要遏制人类天性必须具有非凡的本领 B.人性迟早要突破各种束缚而解放出来 C.只要头破血流就能遏制住人的天性 D.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必须顺应天性 7.“没有一个人富得能够购买他人,没有一个人穷得被迫出卖自己。”卢梭的这种思想表明他: A.强烈反对财产私有制 B.主张废除资产阶级所有制 C.向往小农经济社会 D.反对贫富悬殊但又主张保护小私有制 8.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其共同点有: ①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 ②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③都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④都属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人文精神”主要是指关注人,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意志和利益。“人文精神”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能反映启蒙时代人文精神内涵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D.“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10.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加快了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速度。其中,指南针发挥的作用是: A.促进了远洋航行和地理大发现 B.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C.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 D.促进了欧洲文化发展 11.古代中华儿女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西欧有一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古代科技史,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B.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 C.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造新技术 D.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 12.郭沫若称赞唐代一文学家“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人是: A.韩愈 B.杜甫 C.李白 D.白居易 1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书法和绘画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最早的成熟文字是金文 B.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有王羲之、颜真卿 C.文人画是元明清时期的主要艺术成就 D.唐代绘画成为商品 14.伽利略被认为是真正具有近代科学精神的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 A.引发了近代自然科学的革命 B.推翻了天主教会旧的宇宙观 C.继承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思想 D.开创了从实验中认识自然的方法 15.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是: A.使人类思想认识发生了飞跃 B.提出了变异的概念 C.摧毁了教会的科学体系 D.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16.马克思视蒸汽机为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下列说法能证明这一点的有: ①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代的象征 ②蒸汽机解决了当时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 ③蒸汽机促进了汽船与蒸汽机车的发明 ④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改变着整个世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晚清一位人士曾大声疾呼:“何以立国?曰富。何以制夷?曰强。何以致富强?曰在治人。人不自治,治之以法。”对材料中“治之以法”最恰当的理解是: A.推翻君主政体 B.废除不平等条约 C.改革科举制度 D.变革政治制度 18.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①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③其中的“技”重点是军事技术④已经对中国的落后有了充分的认识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19.导致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历史舞台 20.19世纪末,一位维新派的代表人物第一次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胡适在评价此人时说:“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这位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21.陈独秀、李大钊等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的实质是: A.猛烈批判封建主义史学观 B.挑战封建复古主义 C.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D.彻底变革封建文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