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3、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作用
    城市: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内容:(1)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2)所有制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4)1992年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作用: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增加了企业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人民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1)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年,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省。
    (2)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
    (3)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
    (4)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
    (5)1990年开发上海浦东,带动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经济,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2、十四大的主要内容:1992年召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1.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2.南京政府在20世纪初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电话。
    3.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电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到2000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数量均居世界第二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还用传真机和互联网发送文件。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1、报刊业的发展
    (1)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办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2)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被认为是国人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3)此后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越来越多,如戊戌变法时期的《事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五四时期的《新青年》等。
    2、影视事业的发展
    (1)1905年《定军山》电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
    (2)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3)蔡楚生导演、王人美主演《渔光曲》1935年获得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4)1958年北京电视台实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的诞生。
    (5)电视被称为三大媒介。20世纪90年代以后媒介诞生了。它被称为“第四媒介”。
    3、互联网的兴起: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4、互联网的四大优势:(1)集三大媒介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
    1、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
    (1)贫富差距扩大(2)股票投机活动(3)分期付款方式的隐患(4)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特点:(1)范围广(2)时间长(3)破坏性大
    3、影响:(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美国、法国社会动乱,德国法西斯上台(2)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深,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4、胡佛政府的措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结果:危机反而恶化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1、背景:1929-1933经济危机爆发后,总统胡佛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1932年罗斯福在大选中获胜,1933年上任后实行新政。
    2、罗斯福新政的起止时间:1933——1939
    3、新政的内容:(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2)调整农业政策(3)复兴工业:蓝鹰行动(4)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4、罗斯福新政的意义
    (1)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2)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避免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3)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政府的权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4)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5、政的实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
    新政的前提: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
    6、特点:指导思想方面:放弃自由放任思想,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
    内容方面:国家加强对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全面干预
    影响方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诞生。
    第19课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表现:
    (1)战后二十年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政策: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延续并发展社会福利政策。
    (2)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涨”。
    (3)80年代,里根上台后,减少政府开支,紧缩通货,削减税收,建设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经济复苏。
    (4)90年代克林顿倡导介于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对经济进行改革,经济持续增长,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2、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表现:
    (1)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经济进入持续高速发展时期,政府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残余势力,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同时实行非军事化,集中国家有限的财力、物力发展经济:(2)政府采取市场经济、国家调控、社会保障三者相结合的经济政策,注意发展科技和教育;(3)美国的扶持政策,通过马歇尔计划对德国提供大量援助。60年代,德国经济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国家。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