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4分)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6分) (3)材料三评价商鞅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应当坚持怎样的评价标准?(6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材料二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 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看,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有何不同?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及上述材料信息,比较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有何异同?(6分)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二 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地主领地上现存的秩序应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新办法开始实行时为止。 --《解放农奴宣言》 材料三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4分)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2分) (4)据上述材料分析这场改革的意义和实质。(4分) 高二历史月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CABBAADDBDDBDACBCAAA 21222324252627282930 DABDADBBBB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40分) 31. (1)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4分) (2)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6分) (3)司马迁把人的品行作为评价标准,把个人的好恶作为评价标准。我们对商鞅的评价标准主要是依据他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文明的演进;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6分) 32、 (1)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主张信仰得救。罗马天主教会主张因行得救。动摇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和权威,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民族教会。(6分) (2)相同点:都主张《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个人通过《圣经》可直接与上帝沟通。(3分)不同点:加尔文进一步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是真正的宗教精神;加尔文教主张“先定论”。(3分) 33、(1)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2分) (2)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4分) (3)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2分) (4)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它是对农民的一场掠夺。(4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