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二中2010屆高二期末暨选修模块水平测试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友情提示: ⒈本试卷适用于文科班期末考试。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⒉本试卷共8页,三大题,28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⒊答案须用一律黑色签字笔书写。 ⒋各题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交卷时,只需将答题卷上交。 第Ⅰ卷 选择题 (48分) 一、单项选择题。运用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开启你的聪明智慧,将最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答题卷内(本大题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风格。这反映了( ) A佛教的传入 B疆域的扩大 C民族的融合 D全国的统一 2、“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孝文帝改革中能够改变这种状况的措施是( ) ①均田制 ②三长制 ③整顿吏治④改穿汉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王安石变法中“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对“市易法”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 A.这是利用封建权力干预经济 B.它有利于大商人控制操纵市场 C.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 D.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 4.以下为康熙时期地方增丁统计表,其中1676年福建莆田未做统计的原因可能是( ) A.三藩之乱 B.准噶尔叛乱 C.郑氏割据 D.大兴文字狱 5、1683年,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佳音》诗中写道:“海隅久念苍生困, 耕凿从今九壤同”。此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应当是( ) A.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定 B.清军平定噶尔丹叛乱 C.清军击败沙俄军队收复雅克萨 D.台湾与大陆重归统一 6.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 新文化运动时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7、“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后来他找到的答案是( ) 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 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8、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这一“伟大传奇”过程中具有转折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会宁会师 9.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 大总统誓词(孙文) 开国大典(毛泽东) 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10.如右图所示,李四光打破了两个“洋神话”,推翻了洋人的哪些断言( ) ① “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②“中国贫油论” ③“中国不存在第三纪冰川” ④“中国贫铀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此处主要指梭伦实行的哪项改革措施( ) A.就任执政官 B.颁布“解负令” C.发展工商业 D、改革政权机构 12.柏拉图在《理想国》设想的理想国家是一个( ) A.高度集权的专制国家B.高度民主的国家 C.典型的法治国家D.哲学家统治的和谐社会 13.当日欧洲的政教早已陷于分崩离析的局面,加上他的推波助澜,情况便益见一发不可收拾。改教运动摧毁了宗教的统一,而国家主义正在忙于破坏政治上的联合。在这当儿,这位充满矛盾的人物却振兴了欧洲基督徒的意识。 以上是某历史人物传记中的一段书摘,材料中的“他”是( ) A.奥托一世 B.马丁•路德 C.亨利四世 D.亨利八世 14、《九十五条论纲》指出:“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了建筑一个圣彼得教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材料反映作者的态度是( ) A.认可教皇搜刮财富B.天主教徒应该忠实于信仰 C.赞同教会建造教堂 D.反对天主教会的经济掠夺 15.右图邮票纪念的是近代物理学之父,世界 各国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纪念他,不是因为( ) A.提出二项式定理和微积分初步算法 B.有关光学的理论是光的两大基本理论之一 C.提出的光量子假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 D.确定了物体运动三定律 16.第二届大陆会议推选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主要是因为华盛顿( ) A.是弗吉尼亚最大的种植园主 B.参加过英法七年战争,积累了作战经验和领导艺术 C.曾领导波士顿倾茶事件 D.对英国殖民政策相当不满 17、拿破仑逝世前说:“我是一位新普罗米修斯,我被钉在悬崖绝壁的一块大石头上,一只秃鹫啄食我身上的肉。是的,我曾从天上窃了火种,作为一份礼物,奉献给法兰西!”这里的火种指的是( ) A《拿破仑法典》 B法兰西第一帝国 C创造了一系列战争奇迹 D扩大了法兰西版图 18. “因为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所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是正义的。”这个“前提→结论”式推理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况 ( ) A.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B.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C.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D.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19.右图人物在2000年的世纪之交曾被西方主要媒体评为“千 年风云人物”;他离开我们已有一百多年,但其学说仍然在深刻 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下列不属于他的活动的是( ) A.创建“第一国际” B.创办《新莱茵报》 C.创立马克思主义 D.研究垄断组织的出现 20. 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此后苏维埃政权 ( ) A、采取余粮收集制 B、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颁布新的土地法令 21、右图的内容表明图中的人物主张( ) A用暴力的方式反抗殖民统治 B对英国人的立法机关进行抵制 C号召恢复手工纺织和抵制英货 D逐步进行抗税斗争 22.1999年12月,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一位“世纪人物”。《时代》周刊称他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谜的开启者”,“以具最大的思想和无与伦比的形象独占鳌头”。这个“世纪人物”是 ( ) Isaac Newton C.R.Darwin T.A.Edisorl Albert.Einstein A B C D 23.普朗克曾这样评论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这个原理在物理世界观上所引起的革命,只有哥白尼世界体系的引入才能与之相提并论。”文中的”这个原理“是( ) A日心说 B相对论 C量子假说 D万有引力定律 24、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改革浪潮跌宕起伏。下列对改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成功的改革都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B.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方式 C.成功的改革都是全社会的互动 D.改革都伴随着深刻的思想解放 政和二中2010屆高二期末暨选修模块水平测试2009.6 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