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请将孙中山的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写出孙中山在当时的“责任感”和“应变”两项内容所指的史实。(6分) 32.(16分)下列是关于“一战后国际关系及战争反思”课题研究的相关材料,根据下列这些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是否参加国际联盟的问题上,美国各界看法不一。《国际联盟盟约》第十条规定,国联成员国有尊重并保护其他所有成员国领土完整及独立、防御外来侵犯的义务。围绕这一条款,美国总统威尔逊和一些参议员之间争论激烈。参议员们认为,如果美国参加国联后,出现了不容争辩的侵略事实,美国将面临法律上的义务。这最终将使美国陷入与欧洲事务相关的义务与环境之中。因此他们反对参加国联。威尔逊总统认为,这个义务是道义上的,不是法律上的,在法律上没有约束力,而且(美国国会)有绝对自由,对要求采取行动的所有情况作出自己的解释。但是他也承认,如果出现了不容争辩的侵略事实,毫无疑问,美国将履行盟约中的自动惩罚的法律义务。ks5u (1)概括争论双方的基本主张,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争论的最后结果。(6分) 材料二 《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1922年2月6日)的部分引文:“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为适用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一)任何办法,为自己利益起见,欲在中国任何指定区域内,获取关于商务或经济发展之一般优越权利;(二)任何专利或优越权,可剥夺他国人民在华从事正当商务实业之权利,或他国人民与中国政府或任何地方官共同从事于任何公共企业之权利,抑或因其范围之扩张,期限之久长,地域之广阔,致有破坏机会均等原则之实行者。” ——引自《国际条约集》(1917—1923年) (2)上述条约中的“机会均等”对所有缔约国是均等的吗?为什么?(2分) 材料三 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言国家普遍接受。 材料四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和安全”,为此“各缔约国承担不从事战争的义务”。 (3)比较材料三、四指出《国际联盟盟约》所反映的对战争的态度有何新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33.(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时期以来,军政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都齐声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大家感到他有一个国家最高元首的称号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实际上已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要说是皇帝了篡夺了金銮宝座,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身边的同谋比善于导演喜悲剧的所有暴君都多,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 ——(法)康斯坦《回忆拿破仑》 (1)依据材料一,概括促成拿破仑称帝的因素。(4分) 材料二 拿破仑在1808年正式创立帝国贵族制度,据统计,在帝国贵族中,旧贵族出身的占22.5%,资产阶级出身的占58%,其他阶级出身的占19.5%。进出宫廷的公卿、侍臣、宫女与 旧贵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人本身就是几代的贵族……在拿破仑任命的省长中 ,出身贵族的到1814年达到43%。 ——摘编自《从高卢到戴高乐》 材料三 1814年3月14日拿破仑说:“只要我还活着,我将是全法国的主人……今天像在奥斯特立茨战场上一样,我是主人…….但是我认为在拉法耶特的时候(指法国大革命前期)和我这个时期有一个区别:当时人民是主宰,而现在我是主宰” ——摘编自《拿破仑与帝国》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拿破仑统治与法国大革命之间关系的角度评价拿破仑。(5分) 材料四 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项王冠。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 ——陈森《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 (3)有人认为,华盛顿实际上具备称王的条件,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2分)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BDBC 6—10:ABBDD 11—15:CBBBD 16—20:ADDCB 21—25:CADAC 26—30:ADAAD 二、非选择题: 31.(11分) (1)计算:15[上]×6+10[中]×1+(15+2)[私生活]+(15-15)[机遇]=117(2分) (2)举例:向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并亲书“万世师表”悬于大成殿上(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多伦会盟,接受全体喀尔喀蒙古贵族和喇嘛的臣服;特封四大活佛并直辖于清廷,保护佛教,尊崇活佛等。(3分) (3)责任感:孙中山面临清朝腐败、民族危机、军阀混战、民生艰危,毅然领导辛亥革命、北伐战争以救国救民,体现对民族和国家的责任感。(写出任一史实给2分,结论1分,共3分) 应变:应君主立宪之败, 提出三民主义,倡民主共和;为保卫民国胜利果实,反对袁世凯专制和独裁;捍卫共和失利,成“新三民主义”,孙中山先生与时俱进,一生奋斗。(写出任一史实给2分,结论1分,共3分) 32.(16分) (1)威尔逊认为,对美国而言,盟约规定的义务主要是道义上的,但在某种情况下,美国需要承担一定的使美国卷入国际争端的法律义务。参议员们则反对承担使美国卷入国际争端的法律义务。参议员们取得胜利,美国没有参加国联。(6 分) (2)对中国是不平等的,因为中国处于被侵略的地位。(1分)对其他缔约国来讲,形式上是平等的,但其实施后果对美国有利,因为美国可以凭借自己的经济优势排挤其他列强。(1分) (3)对国家的战争权加以限制,通过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持和平;出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空前灾难,使人们更加深了对战争危害的认识。(8分) 33.(13分) (1)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为他赢得崇高威望,法国大部分人对拿破仑的支持。(4分) (2)顺应历史潮流,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破坏了人民主权原则,强压民主运动,与封建势力妥协(5分) (3)华盛顿通过领导美国独立战争而赢得个人威望,大陆军中的一些军官要求华盛顿当国王。(2分)美国建立了共和制政体(民主制度),冲击了欧洲乃至世界的君主制度。(2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