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二第二学期第一学段模块同步检测(4)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42.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
    A.新教各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B.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
    C.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的斗争 D.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43.下列新教派别中,保留了较多天主教成分的是( )
    A.卡尔文教 B.路德教 C.英国国教 D.英国清教
    44.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中国戊戌变法的相同点不包括( )
    A.都改革教育 B.都重视发展民族工业
    C.都改变了政治体制 D.都按照西式方法训练军队
    45.下列关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促进了埃及的统一和振兴
    C.改变了埃及的社会性质 D.遏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46.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这主要是指(   )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成为商品
    47.日本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的实质是( )
    A.确立近代国家体制 B.消除封建割据状态
    C.完善政府管理职能 D.确立土地私有制
    48.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康、梁等维新派的宣传活动
    49.被称为近代“中国西学第一人”的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50.1898年百日维新也称作“戊戌变法”; 按我国干支纪年计算,八国联军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的1900年,这一年应该是( )
    A.己子年 B.庚亥年 C.庚子年 D.己亥年
    二、综合题(第51题16分,52题l4分,第53题20分,共50分)
    51.观察下列图片:
    材料二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食不利,而又加重征,则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商鞅变法哪一方面的改革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些措施各自所起的作用。(9分)
    (2)材料二反映商鞅变法采取了什么改革措施?指出推行这一措施的基本目的及其影响。(7分)
    5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梭伦
    材料二 卡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卡尔
    文的教会的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而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的地方,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仍然从属于君王、主教和领主吗?……卡尔文教却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
    ——恩格斯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梭伦怎样的价值观?他的改革是否体现了他的这一思想?(6分)
    (2)材料二体现了卡尔文教的什么主张?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卡尔文教对荷兰共和国产生的影响。(6分)
    (3)上述材料反映了梭伦改革与卡尔文宗教改革的什么共同特点?(2分)
    53.改革是社会发展变化中最为常见的现象。19世纪中后期的俄国、日本和中国,虽然所在地域不同、国情互异,但这些国家都感受到来自欧美工业化浪潮的冲击及随之而来的船坚炮利的威胁,先后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9世纪中后期的俄国、日本和中国进行的近代化改革分别是 、   、 。(6分)
    (2)改革既是一次伟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请选取其中两个国家的具体史实加以说明。(6分)
    (3)改革要除旧布新,就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上述三国改革都遇到这个难题,请你列举中、日两国改革有关史实说明改革者采取了怎样的方式来处理这个难题?结局如何?(8分)
    参考答案
    二、
    51.(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商鞅变法经济方面的措施。(1分)作用:废井田,开阡陌,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农民发展农业的积极性;奖励耕织,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为秦国军队提供了充足的粮食保障;统一度量衡,方便了国家税收的征收,有利于各地的经济交流。(6分)
    (2)措施:重农抑商。(1分)目的:发展农业生产,为军队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保证社会稳定。(2分)影响: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秦国国力的提高;抑制了商业的发展,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
    52.(1)价值观:崇尚平等、正义、法制,试图以此来调解社会矛盾。(2分)思想体现:答是或否均可。如果持肯定态度,理由如下:建立四百人会议,让第三等级的公民分享参政议政的权利;组建民众法庭.陪审员不分等级一律抽签产生,打破贵族对国家权利和法律的垄断等。如果持否定态度,理由如下:确立财产等级制度,不同等级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等。(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如既肯定又指出其不足,可根据以上两项酌情给分)(4分)
    (2)主张:建立民主教会,建立共和性质的神权国家体制。(2分)影响:卡尔文教成为尼德兰革命的旗帜,革命推翻了两班牙和天主教会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
    (3)共同特点:力图实现政治民主。(言之有理即可)(2分)
    53.(1)1861年农奴制改革;1868年明治维新;l898年戊戌变法(3分)
    (2)中国:在变法之前,康、梁等人就通过成立学会、创办报刊、发表文章等方式,宣扬西方先进的政治思想文化,并同顽固派展开论战,成为近代中国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日本:在维新过程中,明治政府推行“文明开化”,人力引进、吸收西方的思想文化,借以改造口本的封建文化。一些思想先驱者成立“明六社”宣传改革思想,对日本人民进行启蒙教育.使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思想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俄国:改革前,西方的民主思想就成为俄国思想解放的主题,十一二月党人贵族革命家、革命民主主义者、民粹派知识分子充当了这一思想的传播者和实践者。这衅要求民主的呼声和农民运动相呼应,迫使沙皇政府不得不改革。(说明:任意选取两个国家的具体史实进行论证,评判时注意答题是否史论结合,其中答出一国得3分,答出t个国家可以酌情加分,但不超过6分)
    (3)日本:改革前,通过“武装倒幕”的革命手段推翻阻碍改革的德川幕府;改革过程巾.通过废藩置县、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宣布“四民平等”等方式巩固革命成果。结局:改革顺利进行。(3分)中国:在变法过程中,维新派将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较为激进的措施搁置起来,在改革过程中,企图通过“裁撤冗员”、“取消旗人特权”、“改革科举制度”、“裁汰旧军”等方式革除旧制。结局:遭到旧势力的嫉恨,发动政变,变法夭折。(4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