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10月,一片繁荣的美国爆发经济危机,股价狂跌,企业倒闭,失业人数激增。但政府没有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结果胡佛总统的名字成了贫困的同义词。1933年,罗斯福总统大刀阔斧地对金融、工业、农业等方面进行改革,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为失业者、儿童、老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政府推行“以工代赈”,投资兴办田纳西河流域改造等公共工程,雇用了数百万人,使中下层民众收入提高,新政推动美国经济逐步走出低谷。 材料二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材料三 1934年1月30日,美国国会通过《黄金储备法》,授权总统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的幅度上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法律通过后,罗斯福宣布美元贬值为原值的59.06%。美元的贬值,使债务人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而国库则由于保有黄金,在美元贬值中获利28亿美元。购买黄金和美元贬值使联邦政府逐步从私人大银行家手中夺得了对国家货币政策的主导权,为美国经济制度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社会救济政策的特点(4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目的。(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元贬值的影响。(4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6年2月,美国保守党的报纸说:“如果让现在正在西班牙和法国的流行的共产主义传染病传播其他国家,那么已在国土上消灭了传染病的两个政府──德国和意大利政府是我们最有益的朋友。” 材料二 《反共产国际协定》签订后,德国外长宾特洛甫说:“形式上让我们还要把苏联当作主要敌人。”日本驻英大使吉田茂表示:“尽管军部防共协定只不过是反共的意识形态问题,但这完全是表面上的借口。” 材料三 希特勒曾对他的党羽说:“我必须……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 材料四 1937年11月,张伯伦亲信哈里法克斯在德国对希持勒说“……对德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摒弃共产主义于自己国家之外,也使共产主义不能继续向西扩张。”希特勒表示:“欧洲……唯一的灾祸,就是布尔什维主义,其余一切都是可以调整的。”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出英国当时的外交思想?(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德日的意图是什么?(3分) (3)材料三、四中,希特勒的真正意图是什么?(4分) (4)材料四哈里法克斯的话说明了什么?(2分) 柳铁一中2009—2010学年下学期高二文科班段考历史答案 1-5:CABAB 6-10:DAACD 11-15:CDDCD 16-20:DDDCC 21-25:DDCBC 26. (1)秦的过失是滥用民力,严刑酷法。汉的过失是部分地采取了分封制。唐的过失是兵制不当,地方军权过重。柳宗元的主要观点是郡县制是适宜的。秦、汉、唐的过失不在于郡县制。 (2)顾炎武也肯定了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进步的。郡县制也有弊端,但倒退实行分封绝对不行。 (3)柳宗元肯定了郡县制,但没有指出造成秦朝灭亡、唐朝叛乱的原因也在于建立在郡县制之上的皇权专制。顾炎武则指出郡县制的弊端是皇权过份专制。 27.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推进社会主义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 (3)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4)由商品交换(以物易物)退到私人买卖,发展商品生产,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5)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 28. (1)特点:社会救济与提供就业相结合;政府干预。 (2)措施:强制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国家对农民损失给予补贴,用税收杠杆保证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农产品生产定额。 目的: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从而缓解危机。 (3)刺激了出口,使美国逐渐摆脱经济危机;减轻了美国人民的债务负担,增加了国库收入;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29. (1)惧怕共产主义,甚至惧怕法西斯主义,不惜推行绥靖政策,把德国作为反苏反共的桥头堡。 (2)利用“反共产国际”旗号勾结起来,蒙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3)继续蒙蔽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并乘机扩张势力,东山再起。希特勒不仅要反苏反共,也把英法作为敌人,等待时机成熟时,按自己的意图瓜分世界,即材料四中希特勒所讲的话。 (4)英国没有识破德国阳奉阴违,继续贯彻绥靖政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