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二学期历史阶段质量检测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代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布洛赫在此强调的是( ) A.鉴往知来 B.以古讽今 C.厚今薄古 D.贯通古今 2、图1中的古代宝贵文献是得益于下列哪一文字而保留下来的( ) A B C D 3、“当时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和大弟子及追随者一千二百五十人在一起……”;“耶稣的母亲玛利亚已经许配了约瑟,还没有迎娶玛利亚就从圣灵怀了孕……”;“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一切赞颂,全归真主……”。与以上三段文字先后顺序相对应的经典分别是 ( ) A.《大藏经》、《圣经》、《古兰经》 B. 《大藏经》、《古兰经》、《圣经》 C.《古兰经》、《大藏经》、《圣经》 D. 《圣经》、《大藏经》、《古兰经》 4、明嘉靖三十九年的《平凉府志》中记载:“番麦,一曰西天麦,苗叶如薥秫而肥短,末有穗如稻而非实。”这种作物(图2)最初是由哪一地区培植的( ) A.亚洲 B.美洲 C.非洲 D.欧洲 5、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 )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6、“从11世纪(时间)开始,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原因),西欧城市再度兴起。天主教会(参与者)在经济利益诱惑下,以不同方式参与城市复兴。意大利北部、法兰西南部和北海南部地区(地区),城市兴起最早、发展最快。”文中表述有错误的是 ( ) A.时间 B.原因 C.参与者 D.地区 7、史学家黄仁宇说:“澶渊之盟是一种地缘政治的产物,表示着两种带竞争性的体制在地域上一度保持到力量的平衡”。从历史来看,这种“平衡”带来的最积极影响是 ( ) A.使宋朝确立了“守内虚外”的军事方针 B.使辽朝得到了战场上得不到的南方财物 C.有利于当时中国南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D.使北宋解除了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 8、夏、商、西周是中国的青铜时代,青铜文化辉煌灿烂,在世界独树一帜。以下不属于三代青铜文化特点的是 ( ) A.数量众多,器型丰富 B.制作精良,纹饰瑰丽 C.礼器为主,贵族专享 D.青铜工具广泛应用于生产 9、梭伦曾说:“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双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的占据优势。”梭伦所保护的“双方”是 ( ) A.公民与贵族 B.平民与公民 C.贵族与平民 D.公民与外邦人 10、东周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从春秋到战国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急剧的变革。其中最深刻的变革体现在 ( ) A.礼乐崩坏,百家争鸣 B.追求功利,实力竞争 C.由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 D.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的革新和推广 11、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和法国路易十四都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甚至将它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此发明动力源于 ( ) A.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受董仲舒影响,弘扬儒学需要 C.推行文官制度,防范武将专权 D.深受理学影响,强化君主专制 12、有人把文化的内涵大致分为器物、制度和思想三个层次。下列有关文化传播的叙述,属于第三层次是 ( ) A.西汉以来通过丝路贸易,将中国的丝绸西传 B.粟特人通过“丝绸之路”,获得巨额商业收入 C.南亚的佛教传入中国并形成了多个佛教宗派 D.明朝推行朝贡贸易,只在指定地点交易物品 13、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海德格尔先生曾经引用过中国某思想家的名句“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此思想家应该是 (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韩非子 14、在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其错误的一项是 ( ) A B C D 15、刘玉荣在《西方文化之旅》一书中将西方文化的演变分为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时代、近代和现代,其中把古代称为“直觉时代”,请你为“中世纪”选择最适合的主题( ) A.创造时代 B.反省时代 C.信仰时代 D.求知时代 16、马丁•路德曾说:“除非用《圣经》里的箴言或明白的理性证明我错了,否则我不会放弃我的主张;我不相信教皇的也不相信宗教会议的决定,因为它们不仅明显有误,而且相互矛盾。” 马丁•路德不相信的教皇属于 ( ) A 东正教 B 天主教 C 路德教 D 加尔文教 17、有学者说:“古来帝王,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 (康熙 ) 四人而已。”其中的“国家政体”指: ( ) A.王位世袭制 B.中央集权制 C.文官体制 D.监察体制 18、下列文物出土于上海崧泽遗址,其中最能够反映此时文明水平的是 ( ) A.红彩猪形陶器 B.舌形石斧 C.灰陶瓦楞纹刻划符号壶 D.鸡心形玉琀 19、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 ) 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B.“扬一益二。”(扬州商业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则居天下第二) C.“苏湖熟,天下足。” 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