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在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不值得为但泽战争”,同时又发表声明说:“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英国的考虑是( ) A.帮助波兰维持独立会消耗英国的实力 B.波兰的独立会破坏欧洲大陆的均势 C.波兰的存亡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 D.波兰灭亡后有利于德国进攻苏联 15..“在一定条件下,民族利益高于意识形态的斗争。”以下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 ( ) A.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 B.《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C.共产国际号召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16..“我们不屈不挠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要确保德国决不能 够再扰乱世界的和平……”这一决议属于 ( ) A.波茨坦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开罗会议 D.雅尔塔会议 17.二战期间,罗斯福曾说,邻居家着火了,我们把水龙带借给他,等到火熄灭了,再把 水龙带收回就是了。为此,美国采取的行动是 ( ) A.实施《租借法案》 B.签署《大西洋宪章》 C.签署《开罗宣言》 D.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8.1943年北非战事结束后,美英盟军下一步的重大行动是 ( ) A.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B.在西西里岛登陆 C.在易北河与苏军会师 D.在柏林进行战役 19.有人认为“马歇尔计划远不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对此话的含义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它是美国向西欧输出资本的重要形式 B.它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C.它起到通过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的作用 D.目的是阻止革命,稳定欧洲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20.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声称希腊和土耳其正面临着“极权主义”的威胁,他说:“美 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其 中“极权主义”是指 ( ) A.希腊和土耳其的资产阶级 B.欧洲的法西斯 C.各国的垄断资产阶级 D.社会主义苏联和各国共产党 2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经过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 ( ) A.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B.二战后欧洲经济凋敝、政治危机、社会动乱 C.二战后来自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渗透、控制加剧 D.欧洲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高考资源网 22.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不包括 ( ) A.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 B.支持联邦德国崛起 C.以联合国名义直接出兵朝鲜 D.成立军事政治集团——北约组织 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形成两个国家。对20世纪50年代至80 年代朝鲜半岛状况的正确表述是 ( ) A.两国之间缔结了和平条约 B.两国均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C.美苏分别保持着军事存在 D.战争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 24.面对美国为发起“冷战”而成立北约组织,苏联针锋相对也成立了类似的组织。这两个组织相同之处是 ( ) A.均为帝国主义性质的组织 B. 均为维系二战后国际体系组织 C.均为经济政治组织 D.均为大国控制的政治军事集团 25.下列能体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共同点的是 ( ) A.大国凭借实力建立国际关系格局 B.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 C.惩办了法西斯战犯 D.确立了新的世界殖民体系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4题(26题14分,27题12分,28题14分,29题10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题,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二.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据孙代尧:《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