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2012年山西大学附中高二历史下册期中练习题(有参考答案)(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材料四 “及神宗朝,荆公(指王安石)乘政……后人但言其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共移气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潮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也。” ——《日知录•宋世风俗》
    (4)材料四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1分)你是怎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3分)
    27、阅读下列戊戌变法相关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雷 颐
    材料二 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 ——萧功秦
    材料三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
    材料四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
    材料五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在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三,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6分)
    (2)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例史实说明上述某个观点。(2分)
    (3)材料四把戊戌变法视作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其主要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维新运动在中国历史上地位以及给后人留下了哪些精神遗产?(6分)
    (4)根据材料五,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问题?(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人民自由权有以下规定: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四、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七、人民有信教之自由……
    材料二 《中华民国约法》对人民自由权有以下规定:三、人民于法律范围内,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四、人民于法律范围内,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七、人民于法律范围内,有信教之自由……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人民自由权有以下规定: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请回答: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在人民自由权的规定方面有什么变化?(2分)这反映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2分)
    (2)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在人民自由权方面由哪些进步?(6分)
    (3)从近代以来中国法制的发展历程中你获得哪些认识?(2分)
    山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
    历史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
    答案DDBDCDDBDCBAC
    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ABDCABBCCBCB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分3小题,共50分)
    26、(20分)
    (1)着眼于变法取得的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实际效果,看到了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4分)
    (2)着眼于对个人品质的评价,忽略了对商鞅变法社会客观效果的考察。(2分)
    应主要着眼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单就个人品质,无法全面评价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2分)
    (3)特点:不抑制土地兼并;按照户等负担差役;豪强有免役权。(3分)问题:土地兼并严重;赋役不均,逃避赋税的现象严重;政府赋税收入减少,财政困难。(3分)
    措施:免役法、方田均税法(2分)
    (4)态度:否定(或认为变法危害甚重)。(1分)
    持肯定意见: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人,积贫的局面有所改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实惠;政治军事实力增强,积弱的局面有所改善。
    持否定意见: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其变法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3分)
    27、(18分)
    (1)材料一:传统文化的影响。材料二:变法者的心智和变法策略(或者变法者主观方面的局限性)。材料三:整体的社会环境。(6分)
    (2)材料一:守旧势力强烈抵制和反对新政措施。材料二:百日之内颁布大量改革上谕(或光绪帝大幅度调整礼部官员,激烈反击)材料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任意回答一例史实即可, 2分)
    (3)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2分)
    历史地位:维新运动既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精神遗产:维新运动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这是它贡献给时代和后人最可宝贵的精神遗产。(4分)
    (4)缺陷:是当事人的陈述,容易加进主观色彩,影响历史真实。
    注意问题:重视史料的甄别、辨伪、互证;关注、收集正反两方面的史料。(4分)
    28、(12分)
    (1)主要变化:每项权利均加了限定:法律范围内(2分)
    实质:增加了在法律范围内的规定,而制定法律的权利不掌握在人民手里,所以这是一部体现专制的宪法。(2分)
    (2)主要进步:①明确取消民主权利的各种限制;②享受民主权利的范围扩大; ③人民的民主权利增多。(6分)
    (3)认识:① 旧中国法制化进程和政治民主化进程是艰难曲折的。②只有新中国宪法赋予了广大人民广泛的民主政治权利。(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