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下列关于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相同之处正确的是 ①都是教育家 ②都提倡中庸之道 ③都对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他们的思想都是中华民族主义哲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7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请回答 (1)材料一评论商鞅变法的主要标准是什么?谈谈你对这一标准的认识。(4分)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指出评论者的基本立场。(4分) (3)材料三评论商鞅主要着眼于什么?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3分) (4)材料二中庶人是指哪个阶级?并从该材料中举一例说明商鞅变法后秦国阶级关系的变化(2分) (5)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地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2分)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8年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从此,日本励精图治,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材料二 1871年12月,日本政府派出有许多重要官员组成的大型使节团,先后考察了美、英、法等12个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情况。通过考察,日本领导人进一步认识了日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开始寻找一条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材料三 明治时期,许多高级官员认为日本只有“脱亚入欧”,才能与西方列强平起平坐。所谓“脱亚入欧”,即脱离落后的亚洲,进入先进的欧洲。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五条誓文》的实质是什么?体现了什么精神?(4分) (2)材料一中的“破历来之陋习”和“求知识于世界”,分别是指明治维新哪两项重大举措?具体内容是什么?(4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日本是如何实现“脱亚入欧”的?(5分)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的实质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1112 答案BCDDCAAADBDC 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答案DCDBDDCBCBDD 题号2526272829303132333435 答案DAACCDBADDD 二、非选择题 36、(1)(1)着眼于对个人品质的评价,忽略了对商鞅变法社会客观效果的考察,因此不能全面的评价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4分) (2)肯定了变法富国强兵的实际作用,否定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及变法对奴隶制统治秩序的破坏作用,其基本立场是否定商鞅变法。(4分) (3)着眼于变法取得的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实际效果,看到了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与材料二不同的是肯定了变法所建立的新秩序。(3分) (4)新兴地主阶级;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反映了变法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2分) (5)基于特定的历史条件;运用生产力或实践的标准;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等。(任答两点2分) 37、(1)制定了改革的施政纲领。向西方学习进行改革的决心和勇气。(4分) (2)①废除旧体制: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经济上:进行币制、地税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军事上,取消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等。②倡导“文明开化”:派遣学生留学欧美,传播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生活习俗上大力推行西化。(4分) (3)政治上,通过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确立起君主立宪政体和近代天皇制度;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亚洲强国;文化上,倡导“文明开化”,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建立近代教育体制,推进生活习俗的西化;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了一支忠于天皇的新式军队;对外关系上,逐步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5分) (4)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以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和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2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