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二阶段历史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这说明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是 A.血缘 B.地域 C.信仰 D.出身 2、秦朝是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封建国家,“中央集权”的含义是( ) A.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行个人独裁专制 B.全国的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必须听命于中央 C.赢政自称始皇帝,在中央设三公 D.皇权空前加强,实行君主专制 3.《剑桥中国史》中关于西汉的地方组织写道“随着一个单一帝国政体的重建,高帝设法调和这两种完全对立的制度,以便满足那些有功于他的人。这样,秦的模式就用于中国中部,……但是其他地方则以另一种安排为主。”这种安排导致了 A.宗法制得到发展 B.郡县制出现 C.郡国并行 D.分封制日臻完善 4.1793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出的马戛尔尼使团,曾向乾隆皇帝请求“相近珠山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乾隆皇帝说“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加以驳回。英国的要求得以实现是在 A.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B.1860年《北京条约》签汀 C.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 D.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5、假如你生活在1895年的台湾,你的爱国行动是参加哪支军队和日本侵略者作战 A.左宝贵的部队 B.义和团 C.丁汝昌的部队D.刘永福、徐骧的军队 6、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洋人的朝廷”是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7、“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上述歌词反映了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这次巨变是指 A.国民革命运动 B.辛亥革命 C.抗战胜利 D.新中国成立 8、“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代表团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B.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动 C.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使社会矛盾尖锐 D.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9、1964年董必武来到浙江某地,挥诗一首“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该地是 A.绍兴东湖 B.杭州西湖 C.嘉兴南湖 D.宁波东钱湖 10.毛泽东曾对一个外国来访朋友说过:“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B.长征胜利完成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开辟了井冈山的革命道路[ 11、“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毛泽东的这首词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秋收起义 B.红军长征 C.平津战役 D.解放南京 12、东北民歌《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皆在关内流浪。”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3、揭露南京大屠杀最有力的证据是 A. 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B. 历史教科书中的记载 C. 侵略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 当年受害者口述照片 1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 C.国民政府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15.下列关于抗战胜利的意义评述不恰当的是 A.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人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民族的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 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