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先秦时期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此持什么态度?(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6分) (3)材料三两部宪法体现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什么特征?(4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两部宪法问世的共同原因。(6分) (4)1949年—1956年,新中国为构建和谐社会在政治建设方面作了哪些重大努力?(4分) (5)1954年和199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被誉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两个里程碑,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39.(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 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家农村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年)48%52% 法国(1851年)75%25% 俄国(1851年)93%7% 美国(1851年)87%13% 材料三 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后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材料四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特别是近代前期,西方科技文化不断涌入中国(“西学东渐”)不断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 请问题: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3分) (2)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世界现代史,可能会对20世纪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3分) (3)根据材料二,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6分) (4)根据材料三归纳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4分) (5)按照材料四的研究角度,中国近代前期,“西学东渐”如何进一步冲击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8分) 汕头市2009—2010学年度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统一检测 高二级文科综合(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 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答案DBCDAADBCCBB 二、非选择题 38.(28分) (1)变化:从三代的以礼治国到春秋战国时期法治的开始形成。(2分) 态度:孔子希望恢复西周时的礼乐制度(2分) (2)特点:皇权高于法律;儒家思想为法律基础;礼法并用。(6分) (3)特征:间接民主;议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立法权);分权制衡。(4分,每点1分。2点即可) 共同原因:政治上,普法战争引起两国政局变动;经济上,工业革命的推动;思想上,启蒙思想的影响。(6分。其它言之成理者可酌情赋分) (4)努力: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④制定《共同纲领》;(每点1分,共4分) (5)1954年宪法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2分) 1999年增加“依法治国”的内容,标志我国进入建设法治社会的新时期。(2分) 39.(24分) (1)评价: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闭塞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经济全球化开始。(每点1分,共3分) (2)事件:俄国十月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世界贸易组织(每点1分,共3分,其它言之成理者可酌情赋分) (3)信息: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向城市迁移,加快城市化进程;工业化程度越低的国家,农村人口比例越大;人身隶属关系阻碍了人口向城市迁移。(每点2分,共6分) (4)影响: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成为英国经济的附庸。(每点2分,共4分) (5)①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抵抗派开明知识分子,林则徐、魏源等突破传统观念,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2分) ②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西学的传入提供一定条件。(2分) ③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良政治,同封建思想进行了正面交锋。(2分) ④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高举“民主”“科学”,以西方的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武器,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动摇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2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