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四 上谓玄素曰:“ 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又曰“吾思之不数,乃至于是!”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所言城有理,宜令为之罢役。” ——《贞观政要》 回答:(1)根据材料一,隋文帝广设义仓的目的是什么?隋代义仓有很多,请举一个。( 2分) (2)材料二中唐太宗是如何认识隋代仓储作用的?进而是如何看待政权兴亡的原因的?(4分) (3)材料三中张玄素对秦、隋灭亡的原因分析是否客观?请简要分析。(3分) (4)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大有作为的皇帝,材料二和材四体现了他作为优秀政治家的哪一基本思想与个人品质?(4分) 32.阅读材料 材料一 至宋齐梁陈诸君,则无论贤否,皆威福自专,不肯假权于臣。而其时高门大族,门户已成,令什三司,可安流平进,不屑竭智尽心,以邀恩宠。且风流相尚,早以物务关怀,人主遂不能借以集事。于是,不得不用寒人。 ——《二十四史札记》卷8 材料二 自从北魏推行均田制以来,随着农业的发展,庶族地主经济也相应得到了发展,形成了一种社会力量。 ——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唐科举制)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姻……(严禁)刑家之子,工商殊类(应试)。 ——杜佑《通典》 材料四 唐朝诗人赵嘏诗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五 北宋发展了科举制。宋太宗在位二十一年,通过科举得官将近一万人。宋仁宗在位四十一年,单由进士一科而得官的就有四千五百一十七人。从宋太祖后期起,……被录取的人变成为“天子门生”了。 ——《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隋唐科举制产生的历史原因。(2分) (2)材料三唐代科举制的资格限制说明了什么?(2分) (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唐朝科举制度的进步作用。(4分) (4)根据材料五分析北宋怎样发展了科举制?王安石对科举制做了怎样的改革?(4分) 33.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候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引自《史记》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摘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诸子类语》 材料四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中书省直接管辖的地区)。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叙述了哪一历史现象?“周天子弗能禁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建立后地方行政制度有什么变化?作者对于这种变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3分) (3)材料三中“一切收了”具体指哪些措施?作者对此有何看法?(5分) (4)材料四中的“腹里”指哪些地区?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3分)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1—5 B B A D A 6—10 C B B D A 11-15 D D B B D 16-20 D B B B D 21-25 B C C B D 26-30 C B B D B 二.非选择题: 31. ①赈灾(以备凶年);(1分)洛口仓、含嘉仓。(1分,对一个即可) ②没有起到解救饥荒的作用,却导致隋炀帝奢华无道以致亡国的结局。(2分)政权兴亡取决于统治者的统治政策。(2分) ③否(1分)大兴土木是原因之一,根源在于暴政。(2分) ④“存百姓”;(2分)虚怀纳谏。(2分) 32. (1)士族制度极端腐败,不利封建统治的巩固。随着生产的发展,士族势力渐趋衰落,庶族地主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必然要求在政治上取得应有的政治地位。(2分) (2)反映了封建统治者重农抑商的政策,是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选官制度。(2分) (3)对魏晋以来的士族制度起到了瓦解的作用,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进一步笼络了庶族地主中的有识之士,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唐朝的封建统治。(4分) (4)严格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增加录取名额。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进士科不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4分) 33. (1)历史现象:周初实行分封制,刚开始诸侯与周王关系密切,后来疏远,诸侯之间争战,周王权威受到挑战。主要原因: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分封制崩溃,诸侯国后来成为独立的小王国,力量强大后与周王朝抗衡。(4分) (2)变化: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基本态度:肯定了郡县制有利于秦朝的统一。(3分) (3)措施:中央派文官做知州,设通判监察,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请中央审核;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掌握等。看法:防止地方割据取得了成功。但是导致地方财政军事力量削弱(或积贫积弱),造成外族入侵时的失败。(5分) (4)腹里:河北、山西、山东。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掌握国家政令的草拟和颁发;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关。(3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