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安石变法前“政治缺失”与“人民疾苦”的主要表现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两条)?(8分) (3)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四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4分) 28.(12分) 改革是社会发展变化中最为常见的现象。19世纪中后期的俄国、日本和中国,虽然所在地域不同,国情有异,但这些国家的都感受到来自欧美工业化浪潮的冲击及伴之而来的船坚炮利的威胁,先后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请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中后期的俄国、日本和中国进行的改革分别是什么? (3分) (2)改革既要除旧布新,就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上述三个改革都遇到这个难题,请问改革者各自采取怎样的方式来处理这个难题?结局如何?(9分) 29、(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民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则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现今不列颠国王拒绝批准那些对于公共福利最有用和最必要的法律。……我们谨庄严的宣告:自由独立的合众国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 材料二: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二条:“这些权利就是自由、平等、安全和反抗压迫。”第六条:“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1789年《人权宣言》 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员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法院依据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体现了资产阶级什么共同要求的哪些基本思想?反映在政治上其共同要求是什么?(4分) (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较,其突出特点是什么?(2分) (3)以上三个文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有那些?(3分) 答 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 1_____5:B B D B A 6_____10:A C A A B 11____15:C B B C D 16____20:A C B B C 21_____25:D B C C D 二.材料解析题:(26题:13分;27题:14分;28题:12分;29题11分;共50分。) 26。(13分)答案要点:(1)“他们”指沦为债务奴隶的下层平民.(1分) 原因:贵族兼并土地,发放高利贷,众多平民陷入赤贫,不得不租种贵族土地,向贵族交纳租税,并被迫以人身做抵押,一旦还不起债务或交不起地租,就沦为债务奴隶,甚至被买到海外.(2分) (2)我指梭沦. (1分) 颁布<<解负令>>,取消债务奴隶,沦为债务奴隶的雅典公民全部解放,被卖到海外的雅典公民由国家出资赎回,永远禁止以债务人的人身做抵押,同时禁止以土地做债务抵押,拔除作为抵押土地凭证的界碑.(3分) (3)依据:土地收入的多少,财产的多寡.(1分) 等级:前三个等级(500斗级,骑士级,双牛级).(1分) 意义:使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获得了参加国家政权的权利,打破了贵族长期垄断政权的局面. (2分)局限:保护了贵族的利益,没能实现真正的平等,广大的第四等级(雇工级)仍然被排除在参政范围之外.(2分) 27。(14分)答案要点:(1)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费开支,造成“三冗”现象。土地兼并下,高利贷和沉重赋役的盘剥,造成北宋人民生活困苦,成为流民。(2分) (2)士:改革科举制度 反对“恩荫”制度 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两个即可) 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 商:市易法,均输法(8分) (3)“非大坏则不更造”指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维护旧制,“适应于时代”指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4分) 28。(12分)答案要点:(1)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 中国:1898年戊戌变法 (3分) (2)日本:改革之前,通过“武装倒幕”的革命手段将旧制度及其特权者铲除,改革过程中,通过废藩置县、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宣布“四民平等”等方式巩固革命成果。结局:改革顺利进行。(3分)中国:在变法过程中,维新派将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较为激进的措施搁置起来,在改革过程中,企图通过“裁撤冗员”“取消旗人特权”“改革科举制度”“裁汰旧军”等方式革除旧制。结局:遭到旧势力的嫉恨,发动政变,变法夭折。(3分)俄国:在改革之前,首先借用舆论的力量化解来自封建地主阶级的阻力,使封建地主阶级看到解放农奴是大势所趋。准备改革时,对旧贵族宣传“从上面解决要比由下面来解决好得多”的观点。改革过程中,让农民通过交纳赎金的方式获得自由,以安抚旧势力的不满情绪。结局:改革没有受到旧势力的阻扰,但因为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因此,亚历山大二世本人被刺杀身亡。(3分) 29。(11分)答案要点: (1)体现:自由、平等、安全是天赋人权;最高权力属于人民;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分) 要求:反对专制统治,实行民主政治。(2分) (2)三权分立;(2分) (3)宣传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确立了法律规范;推动了人类社会民主化的进程。(3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