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醴陵二中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科试题卷 时量:90分钟 一、选择题:(25×2=50分) 1.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他得出“有叛人而无叛吏”的认识,是由于: A.分封制的确立 B.郡县制的确立 C.宗法制的确立 D.三省制的确立 2.康熙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为此他开始设置了: A.内阁 B.议政王大臣会议 C.南书房 D.军机处 3.历史学家指出:“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这里“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主要是指: ①青年学生 ②先进的知识分子 ③无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④广大农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尼克松在回忆录中(1972年)写道:“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迈步向他(周恩来)走去时,特意伸出手去……”。美国总统尼克松主动“伸手”的主要原因是: A.钦佩周恩来伟大的人格魅力 B.阐明中国对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性 C.认识到美国与中国发展关系的必要性 D.主张建立和平相处的国际关系 5.学习了“一国两制”后,下面四位同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哪一位同学的观点最符合“一国两制”的理论 A.孙华:“一国两制”首先要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B.许利:“一国两制”会改变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性质 C.苏明:“一国两制”只适用于中国,对其他国家不适用 D.李铭:“一国两制”就是要改变港、澳、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6.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意即“和谐而又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互相冲突”。运用该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日内瓦会议圆满成功 B.两极格局的形成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冷战政策”的出笼 7.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 D.罗马法巩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8.二战后初期,有人提出“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①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②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③北约组织的建立 ④对德国分区占领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9.在明清时期的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A.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 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C.玉米烟草待传入中国 D.苏州丝织业出现“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10.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这里的“微澜”是指: A.商品经济 B.海上丝绸之路贸易 C.资本主义萌芽 D.民营工业 11.洋务运动被称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主要依据是: A.最早使用机器生产 B.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 C.主张政治体制改革 D.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1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的理想在实践中屡屡受挫,根源是: A.恶劣的社会环境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C.封建势力的束缚 D.外国资本的挤压 13.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也异彩纷呈。下列服饰体现了中西合璧特点的是: ①西装 ②长袍马褂 ③旗袍 ④中山装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人民日报》:48年时间,67本日记。从1959年开始,河北省一位普通农民坚持每天写日记,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记录了当年生活的点滴,见证了近半个世纪的农村历史。其中1983年8月23日是这样记的“今早开会,上午下午分自留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废除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历史 B.反映了建立农村乡镇管理体制的历史 C.该农民对“自留地”有使用权 D.该农民对“自留地”有所有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