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二历史下册期末考试练习题(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29、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最明显的特征是( )
    A.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空前加快 B.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巨大推动力
    C.奠定了战后政治、经济格局 D.在各领域涌现出一批新技术成果
    30.新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下列职业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电话接线员——空姐——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B.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空姐——网络管理员
    C.火车司机——电话接线员——空姐——网络管理员
    D.空姐——电话接线员——网络管理员——火车司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巴黎和会上主要国家的代表说的话:①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听我的。②借给我钱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儿!③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④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⑤老兄,你占的便宜够大了,悠着点儿吧。
    材料二:下面这幅漫画刊登在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一只五头怪兽将踩在脚下的猎物的内脏吞食殆尽。
    材料三: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前四句话依次是哪四个国家的代表说的?第五句话很可能发生在哪几个国家的代表进行交谈的过程中?反映了巴黎和会上存在着哪些矛盾?(5分)
    (2)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的漫画中五头怪兽和猎物分别指的是什么?这幅漫画表达了德国人怎样的情绪?(4分)
    (3)列宁指的两个大国分别是哪两个国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3分)
    32.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后,在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成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到 16世纪中叶,玉米被引入佛得角和西非,17 世纪 80 年代在黄金海岸和达荷美之间的地区得到广泛种植,17 世纪末 18 世纪初传入南欧地区。
    16 世纪中叶玉米传入中国,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到鸦片战争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而居杂粮之首。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大大缓解了 18世纪中叶到 19 世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
    历史学家评述玉米在世界传播的意义时说:“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摘编自《通向现代世界的 500 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概括玉米在 200 年内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历史背景。(4 分)
    (2)历史学家为什么说玉米在世界的传播“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 (2 分)
    材料二: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大量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他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各地区,在每一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普遍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之下,玉米的播种面积迅速扩大,1953 年为 580 万公顷, 1956 年达 1640 万公顷,1962 年增至 3710万公顷。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这些被“推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营养价值也没有预期的那样高。(摘编自《赫鲁晓夫执政史》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根据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及其原因。(10 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断扩大产品的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材料三:2004年国际经济环境继续向好的方面转化,国际政治局势趋于缓和,国际金融市场稳中有升,投资和消费信心明显增强,这为世界经济加快复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有利于促进中国外贸出口和引进外资,但世界性通缩压力没有消除,国际突发事件和“非典”疫情影响还存在不确定性,国际贸易保护有所抬头,贸易磨擦将大量增加,但总体而言,2004年世界经济发展环境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从国内环境看,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累积效应将进一步显现,经济自主发展能力将继续增强,特别是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发布和实施,将进一步加快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开放步伐,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004年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王长胜《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2004》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试以19世纪中期的英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的目的、方式。(4分)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市场是怎样逐步形成的?(3分)在这个市场中英国等西方国家、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各处于什么位置? (2分)
    (3)结合材料二、三回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2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这些趋势? (1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