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2009—2010学年度高二历史第二学期学生学业质量监测 2010.7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清康熙帝临终前以遗诏形式传位于第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这一做法明显违背了 A.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禅让制 2.比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都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都完善地方政权机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都推行汉化政策,缓和民族矛盾 D.前者遭到旧贵族的反对,后者得到旧贵族的支持 3.“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制度”开始于 A.西汉 B.三国 C.隋朝 D.宋朝 4.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从名称来源看,行省是 A.元朝中央的派出机构 B.唐朝皇帝的秘书机构 C.清朝地方的自治机构 D.宋朝朝廷的朝贡藩属 5.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意味着封建制度已经衰败 6.1840年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两条不同的路向: A.一条是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化路向,另一条是经济上的半殖民地化路向 B.一条是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化路向,另一条是经济上的半封建化路向 C.一条是反侵略的路向,另一条是封建的路向 D.一条是逐步陷入半殖民地深渊的路向,另一条是上升发展的路向 7.太平天国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这两部文献的共同特点是 A.在中国彻底发展资本主义 B.有强烈的反封建要求 C.反映了农民阶级理想追求 D.受到西方宗教的深刻影响 8.清政府1895年5月20日电令:“著即开缺来京陛见,……大小文武各官,并著饬令陆续内渡”。此电文对应了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的哪一具体内容 A.割让香港岛 B.割让九龙司 C.割让台湾全岛 D.承让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9.“在20世纪初的大幕刚刚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中国近代)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重要后果是 A.打开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 B.英国实现了对印度的占领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10.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说:“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大家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 C.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11.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00—1936年各报刊评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15年的是 A.立宪、八国联军、南昌、赔款、阿Q B.三民主义、起义、武昌、约法、退位 C.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 D.新文化、北洋、实业救国、世界大战、护国 12.胡锦涛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 的丰碑。”其“推动”主要变现在 ①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②推动了新的救国救民思想的传播 ③显示了新阶级的力量 ④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13.如果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你可以选择的实地考察路线是 A.虎门销烟遗迹——天津义和团遗址——北京故宫 B.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遗址——革命圣地延安 C.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武昌起义纪念馆——圆明园遗址 D.中共“一大”会址——淮海战役纪念馆——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 14.在日军侵华进程中,1937—1938年侵华日军推进缓慢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国共两党开始联合抗战 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C.美苏正式支援中国抗战 D.少数民族的爱国精神 15.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次战役是指中国的 A.平津战役 B.淞沪会战 C.渡江战役 D.百团大战 16. 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给杜鲁门的信中说:“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无可避免的。”最能验证这段话的史实是 A.解放军战略反攻取得重大战果B.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C.三大战役中辽沈战役最先获胜D.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 17.对古希腊“城邦”(Polis)一词的解释,更接近本质特征的是 A.城市国家 B.独立国家 C.公民国家 D.联邦制国家 18.《十二铜表法》这样描述“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从上述材料中能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十二铜表法》是专门解决债务问题的法律条文 B.完全抛弃了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 C.蕴含着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思想 D.无限制地放纵了贵族的专横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