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二文科综合测试题(历史部分)(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材料二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扣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3)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4分)
    (4)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2分)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CABCCABDBDAB
    38.(20分)参考答案:
    (1)看法: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使国家发展强大。(2分)
    说明: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整顿吏制,革除旧俗(易服装、讲汉语、改汉姓等)。(6分)注重学习汉人先进的制度和文化,加速了鲜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和民族大融合。(2分)因此张之洞的看法符合事实,较为客观公正。 (1分)
    (2)不同潮流:①北魏孝文帝改革目的侧重于顺应北魏时期民族大融合的潮流;(2分)
    ②商鞅变法侧重于顺应了春秋战国大变革时代,各国为争霸纷纷富国强兵的潮流。(2分)
    相同之处:都实现了向封建化的转型。(2分)
    (3)没有。(1分)各民族在相互交流、融合中发展,并逐渐融为一体。(2分)
    39.(32分)参考答案:
    (1)出使目的不同:中国为了劝阻列强“修约”,防止其扩大侵略权益;日本为了与列强修改不平等条约。向西方学习。(4分)
    成员组成不同:中国聘用外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中下级官员;日本以本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明治政府要员。(4分)
    态度不同:晚清政府重视不够,被动应付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明治政府高度重视,主动适应近代化要求。(4分)
    (2)主要差异:①中国学习西方主要限于器物层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4分)
    ②中国近代化的倡导者是洋务派;日本的近代化以明治政府为主导。(4分)
    ③中国未实现预期目标;日本基本完成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4分)
    (3)改革措施:①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
    ②废除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实现四民平等。(4分)
    (4)含义: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或“改革必须除旧才能立新”)。(2分)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或“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封建势力强大。 (2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