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在长达3年的艰苦飞行中,中国航空公司总共飞行了8万架次,美军先后投入飞机2100架,双方总共参加人数有84000,总共运送了85万吨的战略物资,战斗人员33477人,更加坚定了中国四万万同胞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勇气和决心,为抗战取得最后胜利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材料二 新中国建立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由于意识形态等原因,美国政府采取了敌视中国的政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后,两国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政府采取既接触又遏制的对华政策,从而使中美关系一直处于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的复杂状态。 材料三 2009年11月15日至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访问中国。在他之前,已有六位美国总统曾经访问中国。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驼峰航线的作用,并指出它所反映的中美关系。(8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的阶段性特征。(6分) (3)第一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是谁?(3分) (4)根据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8分) 27. 阅读下列材料:(25分) 材料一: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人民版教材必修一146页 材料二:“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时政评说》 材料三: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10分) (2)美国实施“冷战”政策有何具体表现?(6分) (3)材料三中所说的“新的格局尚未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4)你认为美国能否建立单极世界?谈谈你的理由。(5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345678910 BBDCDABDDA 11121314151617181920 DACDCDCACC 2122232425 BCCBA 二、材料解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 26.(1)作用:从物质上支援了中国抗战,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士气;有利于中国对日作战并将日军主力牵制在中国战场,为中国抗战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中美之间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2)阶段特征:新中国成立——1970年以前,基本上是敌对和僵持时期,其特点是双方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甚至发生军事冲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逐步实现正常化;冷战结束以来,中美关系一直处于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的复杂状态。 (3)尼克松 (4)积极因素:中美在国际上有着广泛的合作领域,如反恐、禁毒、防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中美经济互补性强,中美经济联系密切。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力增强。消极因素:意识形态的分歧,社会制度、文化价值观的不同。美国国内的小部分反华势力,常以冷战思维看待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台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 27.(1)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中国力量的增强、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美苏自身力量的削弱。 (2)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 (3)世界新的力量中心的崛起和相互间力量的消长、制约以致均衡,都需要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 (4)不能。理由:经济格局多极化的形成必然推动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国际政治民主化趋势日益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二战后美国始终未能建立单极世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