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二年级历史练习题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试卷分选择题(答在答题卡)和非选择题(答在答题卷)两部分。共8 页。
    注意事项:
    1.答卷前,用黑色签字笔或黑色钢笔把答题卡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再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指定的区域作答,如需改动,先划掉原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否则答案无效。
    选择题(共5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郡县制和分封制最大的不同是
    A、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 B、直接接受中央政府的命令和监督
    C、具有行政、军事和监察职能 D、郡县长官由天子任免而非世袭
    2、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部分后,不难看出秦朝以后中央机构分工的突出特点是
    A.保证了贵族的特权垄断地位 B.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统治
    C.儒家思想长期影响政治形态 D.提高行政效率和加强皇权并重
    3、 “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制度”开始于
    A.西汉 B.三国 C.隋朝 D.宋朝
    4、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从名称来源看,行省是
    A.元朝中央的派出机构 B.唐朝皇帝的秘书机构
    C.清朝地方的自治机构 D.宋朝朝廷的朝贡藩属
    5、某同学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几篇文章(书籍)。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 ②《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③《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文化》。据此判断,该研究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A.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政治文明
    B.古希腊城邦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C.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问的关系
    D.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6、《十二铜表法》这样描述“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从上述材料中能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十二铜表法》是专门解决债务问题的法律条文
    B.完全抛弃了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
    C.蕴含着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思想
    D.无限制地放纵了贵族的专横
    7、“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政治就是与魔鬼结盟,但立宪政治中与魔鬼结盟则是化敌为友、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相处又相互制约,把作恶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与核心是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C.市民的整体素质 D.革命的彻底性
    8、.热月政变后,巴黎街头已听不见“公民”与“女公民”的称呼,彼此称“先生”、“夫人”或“小姐”。人们不再吃“平等面包”,“革命广场”改称“协和广场”。这些变化说明当时的法国
    A.、社会秩序趋于常态 B、经济生活恢复正常
    C.、王党势力重新抬头 D.、男女社会地位平等
    9、1787年宪法规定,必须经人民投票决定的有 ①具体法律 ②总统的产生 ③议员的产生 ④最高法官的产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10、下列关于法国共和体制的确立过程,最准确的是
    A、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帝制——共和制——帝制——共和制
    B、君主专制——共和制——帝制——共和制
    C、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帝制——共和制——帝制——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帝制——共和制——帝制——共和制
    11.1840年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两条不同的路向:
    A.一条是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化路向,另一条是经济上的半殖民地化路向
    B.一条是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化路向,另一条是经济上的半封建化路向
    C.一条是反侵略的路向,另一条是封建的路向
    D.一条是逐步陷入半殖民地深渊的路向,另一条是上升发展的路向
    12.慈禧曾说:“我本来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 慈禧所称的“他们”是指
    A.顽固派 B.洋务派 C.太平军 D.义和团
    13.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说:“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大家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
    C.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14、1915年底,梁启超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中表示:“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该文要维护的“国体”是
    A.开明君主制 B.君主制 C.君主立宪制 D.共和制
    15、胡锦涛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
    的丰碑。”其“推动”主要变现在
    ①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②推动了新的救国救民思想的传播
    ③显示了新阶级的力量 ④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16.“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闭。”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A.把革命火种播撒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
    B.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
    C.“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17.1942年国统区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骂为冷血动物。”这主要反映了
    A.民众普遍的厌战心理 B.舆论对军人的评价很低
    C.舆论对滥抓壮丁的抗议 D.民众救亡意识的增强
    18、辛亥革命后、北伐战争后、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出现了三次政治民主化的机会,但均擦肩而过,其根本原因是
    A.民主政治不适合中国人的习惯 B.中国没有政治民主化的历史发展趋势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缺乏民主化的基础 D.帝国主义的阻挠
    19.下图是中国1940~1947年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
    ①1940-1944年是抗战时期,以抗日为重任,因而“民主”出现频率不高
    ②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因而“民主”出现频率较高
    ③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民众热议“民主”
    ④1947年内战,“民主”频率下降。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