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根据材料一指出推动全球化的媒介有哪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外经济扩张形式有什么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全球化”引发的问题。(2分)人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以空前的速度发展,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球化浪潮给世界各国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挑战。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处理好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关系?(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0年秋季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答案 1.A 材料反映了从西周到战国,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生产能力的提高。而且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动荡时代,故③要排除。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更是反映小农经济的发展。故答案为A。 2.C 课本知识再现。筒车为灌溉工具,铁铧犁为耕地工具,耧车为播种工具。 3.D 中国古代的“工官”制度虽然技术较高,但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行业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传承也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 4.D 注意此题是反向选择题,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不能说明“出现坊市混杂的现象”;而“卖蒸饼的以小车推蒸饼卖之”并非沿街而市的现象。 5.D D项错在“基本瓦解”,应为“受到一定冲击”(资本主义萌芽及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6.D 此题采用排除法。“国产欧式女鞋广告”本身就说明中国人并不是难于接受西洋风格。 7.A上述材料描述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的历程。 8.D 从1950年的37%到1956年的消失,联系课本知识——三大改造。故选D。 9.D从图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从1978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到1997年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 10.C 课本知识再现。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生,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1.C 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易服等活动,象征清王朝守旧势力的发辫被剪。 12.A 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故选A。 13.A 17世纪50~70年代,英国为了打败日益发展的商业竞争对手荷兰,并力求保住开始建立的海上优势和争夺殖民地,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 14.C 材料中反映,在19世纪初期,英国仍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19世纪中期,废除这一法律,而且外国粮食可以自由进入英国。在时间和发展过程来年,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自由贸易,自由经营,自由竞争的要求,得到国家的承认。 15.C首届世界博览会展出的主要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排除②。 16.B 蒸汽机发明以后,解决了工业生产的动力问题,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故正确答案为D。 17.A 资本主义市场初步形成于19世纪中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扩展,欧美诸国和日本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同时,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使之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部分。而火车、轮船等先进交通运输工具使列强大量输出工业品,掠夺原料,甚至投资办厂更为便利。 18.B 图片本身无法反映“各国工业比重的变化与其资本输出量成正比”,且在当时,英国、法国的资本输出量比较大。 19.B 从表格中可以看到,企业总数减少,而产量、投资额大幅度提升,说明生产和资本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20.B 表格所反映的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分期付款流行,而这种现象造成了一种虚假繁荣,导致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最终引发经济危机。 21.A 联系罗斯福新政中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的内容,即可解答此题。 22.D货币理论是二战后兴起的经济理论,它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故选D。 23.D ①错在自由放任政策,二战后各国都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进入70年代,西方许多国家逐渐放松了对经济的干预,但也并不是自由放任。④错在“普遍”。 24.A 注意题中的限定条件:人类第一次以国家调节市场的尝试。A项提出于1921年,B项提出于1918年,属于排斥市场的政策,可直接排除;C项开始于1978年底,D项始于1933年。由于“第一次”的限制,故正确答案为A项。 25.A 注意题中的限定条件:内在根本原因。故选择A。 26.B 从材料中可以判断此人是赫鲁晓夫。故选择B。 27.A 欧洲一体化过程中,其成员国为资本主义国家。故排除④。 28.C 亚太经合组织还包括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故排除③。 29.C 从1971年往后30年,是2001年。正是这一年中国加入了WTO。 30.A 从材料中不难看出,作者一再强调了资本主义的作用。 31.(1)都不允许民间船只出海(1分) (2)为了防止沿海居民与倭寇勾结,形成海盗;为了防止沿海居民与郑成功的反清势力相联系(2分) (3)社会根源是当时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货夷非衣食所急”。 (1分)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稳定(1分) (4)这些政策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趋于没落,(1分)这些政策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长期落后于世界。(3分) 32.(1)A代表中国。(1分)工业革命前中国的传统手工制造业领先于世界,因此在世界制造业中占比重大;工业革命后中国工业生产技术落后于西方机器工业,市场竞争力减弱;清王朝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因此中国占世界制造业的比重迅速下降。(2分) B代表英国。(1分) 英国最早开始并最先完成工业革命,生产技术、生产能力领先于世界,使其制造业占世界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和德国成为技术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导致英国生产技术与市场力下降,加之后起的美国、德国的市场竞争,因而其制造业占世界的比重明显下降。(2分) (2)中国民族工业有较快发展(或: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春天”、 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1分) 原因:辛亥革命的影响;民国政府的政策支持;爱国运动,实业救国、倡导国货运动的促进;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提供较好的客观环境。(3分) (3)从近代中国出口商品从农产品和手工制品为主,变为现在以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出口的工业品中,高新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2分) 原因:新中国实现国家独立;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交流加强,技术引进与消化;科技发明和技术自主创新的推动;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增强。(3分) 33.(1)资源和奴隶的掠夺,生产和贸易超越了国界。(2分) (2)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以流通领域的交换为主要形式,以倾销商品为主要方式;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国际化由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以资本输出为主,出现国际垄断同盟。(4分) (3)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贫富鸿沟的加深。(2分)世界科技革命的推动,国际分工与专业化协作程度日益加深;跨国公司日益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采用;两极格局的结束为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写出其中4点,即给4分) (4)经济全球化是资本的扩张,对传统的民族经济主权构成挑战,发展中国家要捍卫民族主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发展中国家不能闭关自守,必须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构,才能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和捍卫国家的主权。(4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