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中学2010年秋季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命题:高二历史组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而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②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 ③社会秩序的稳定 ④田庄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大大提高冶铁效率,反映我国古代冶铁水平领先世界的发明是 A.筒车 B.铁铧犁 C.水排 D.耧车 3.在我国“四大名锦”中,蜀锦历史最悠久,古人形容蜀锦是“其价如金”。但蜀锦制作的某些工艺在我国古代就已失传。这些工艺在我国古代失传,最有可能的是 A.利润小,学习这些工艺的人少 B.原材料供应出现匮乏的局面 C.工艺难度大,学艺周期长 D.“工官”制度造成的不利影响 4.唐朝长安崇仁坊,大约造乐器在此坊,故多修造乐器的商店,“昼夜喧哗,灯火不绝”;延寿坊有造玉器和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卖蒸饼的“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及“会饮”的饮所。这种状况不能说明 ①出现坊市混杂的现象 ②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商业活动时间有突破 ④出现沿街而市的现象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5.“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6.下图是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款国产欧式女鞋广告。此图不能反映 注释:图中的女鞋广告语为 先生早起出讲堂,第一注意学生装。 你们全身所服用,是否国货抑外洋。 一生敬谨答教师,专用国货已多时。 学生所穿的靴鞋,买于陈嘉庚公司。 (陈嘉庚是民国时期著名民族资本家) 先生闻言大欢喜,更望诸生都如此。 诸生一一齐点头,爱国须用国货起。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中国人的生活习俗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C.“实业救国”思潮的流行D.中国人难于接受西洋风格 7.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大众传媒的变迁 C.思想领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发展 8.下图图例中白色框部分所代表的应是 A.社会主义国营企业B.集体所有制的乡镇企业 C.国家资本主义工业 D.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 9.1978、1979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 工 业其他经济 类型工业 1978 77.622.4 1997 25.538.117.9 18.5 上面表格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10.在1988年6月22日会见埃塞俄比亚总统门格斯图时,邓小平指出:“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什么叫社会主义,没有搞清楚,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搞清楚。现在,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从经验教训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什么叫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给出正确回答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中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C.1992年南方谈话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切向前看》的讲话 11.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12.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13.“他们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北大西洋的渔业、东方的商战、美洲的殖民地以及非洲和西印度群岛的奴隶贸易。这些争端直接促成1652至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战争。”这里的“他们”是指 A.英国与荷兰 B.英国与西班牙 C.葡萄牙与西班牙 D.英国与法国 14.1815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谷物法”,规定在小麦价格未达到每夸特80先令时,不准进口外国粮食。1836年激进派议员成立“反谷物法同盟”。1846年议会废除这一法律,外国粮食可以自由进入英国。“谷物法”的废除充分说明了 A.英国粮食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增强 B.议会中工人议员增加 C.自由贸易原则最终胜利 D.满足了议会中最新贵族的要求 15.右图为首届世界博览会展馆。这届世博会反映了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②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 ③英国的兴盛与强大 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