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与右图中③对应的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力与工业生产发展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A.网络技术的应用 B.信息技术的应用 C.电力的广泛应用 D.蒸汽机的应用 16.“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氏、方志敏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的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是正确的”。这是小明同学看过毛泽东诗集选后的摘录,请你判断上述摘录的内容所属的历史时期是 A. 解放战争 B. 抗日战争 C.国共十年对峙 D.国民革命运动 17.“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该规定出自我国的 A.《教师法》 B.《未成年人保护法》 C.《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8.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主流思想这样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代表性的体现在下列哪一人物身上 A. 康有为 B. 张之洞 C.魏源 D.胡适 19.王夫之认为:尧舜之时“国小而君多,……而暴君横取,无异今川广之土司(指的是西南地区尚处于原使落后状态的少数民族的首领),吸龁其部民,使鹄面鸠形,衣百结而食草木。”“泥古过高而菲薄方今,以蔑生人之性。”王夫之的主要观点是 A.王夫之反对以古非今,认为历史是发展进步的 B.反对孔子权威 C.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是不断运动的 D.抨击君主专制,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20.梭伦改革的内容中最能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的是 A. 设立民众法庭 B.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 C. 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 D.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 21.《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作者代表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作者既肯定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又认为其对社会有破坏作用 C.作者充分肯定了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 D.作者对商鞅变法采取了科学的评价方法 22.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针对维新派的变法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这反映出维新变法中存在的问题是 A.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出现分歧 B.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 C.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阶级局限性 D.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 23.日本内务省1881年颁布的《劝农局处务条例》中写道:“兴办生产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与此相关的改革措施是 A. 殖产兴业 B. 建立新军队 C.文明开化 D. 废藩置县 24.“……因为赎买了士地,他们(农奴)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这一变化对俄国历史最深远的影响是 A. 缓和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 B.使俄国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C.解决了农奴的贫困问题 D.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25.“介甫(王安石)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侫辐辏,败坏百度,以至于此。”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是 A. 急于求成,损害了百姓利益 B.王安石过于自信,高傲自大 C. 变法的措施超越了时代,不合实际 D.王安石为人处事不当,用人不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