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双语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练习题(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25、明治维新中推行了“文明开化“政策,其核心是
    A、用西方文化改造日本文化B、废除身份制度,实现形式上的平等
    C、提倡武士道精神,实现民族振兴D、大力提倡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二、(15分)
    26.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以上两幅图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在俄国和日本发生的重大事件是:(4分)
    (2)对于俄国和日本发生的这两次重大事件,一般学者认为它们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2分)理由是什么?(4分)
    (3)这两次事件后俄、日建立起来的政治体制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政治体制有何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
    27.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亚历山大二世材料二: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地主领地上现存的秩序应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新办法开始实行为止。 ——《解放农奴宣言》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
    (1) 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改革的目的是什么?(3分)
    (2) 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4分)
    (3) 材料三说明了什么?(4分)
    (4) 据上述材材料分析这场改革的意义和实质。(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请回答:(10分)
    (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据材料一、二说明变法法令推行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4分)
    (3)材料二、三的作者对商鞅变法各持什么态度?材料二中的“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4分)
    29、19世纪60年代,中国和日本两国各自进行了一场图强的运动,但其结果却不一样。中国的失败了,日本的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请结合相关历史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一)在中国开展的运动是:(1分)
    在日本开展的运动是:(1分)
    (二)从以下几方面比较说明中国的失败和日本的成功的原因:
    (1)经济方面:(2分)
    (2)政治方面:(2)
    (3)目的:(2分)
    (4)归纳说明中国开展的运动失败的必然性(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共25题,50分)
    12345678910
    CDDDBAACDC
    11 121314151617181920
    CDCBDDACCC
    2122232425
    DCAAA
    二,材料题
    (3)目的:洋务运动——是以西方科学技术的手段,达到维持封建统治的目的;明治维新——是推翻幕府,建立以天皇为首的地主、资产阶级专政,着手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2分)
    (4)归纳说明中国开展的运动失败的必然性:洋务运动缺乏变革的经济条件,不能摆脱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控制,又不能摆脱封建势力的阻挠和侵蚀,所以它必然要失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