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⒈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资政新篇》与《海国图志》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是否主张抵御外来侵略
    C.是否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D.是否主张翻译外国书籍
    2、“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制强”的区别在于①思想体系不同②根本目的不同③向实践转化的程度不同④“师夷”的内容不同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洋务派与魏源等人的最大相同点在于主张
    A.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B.学习西方经济技术
    C.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D.坚持抵抗外来侵略
    4、洋务运动最值得肯定的历史作用是:
    A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B ‘师夷长技以自强’
    C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改变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传统观念
    5、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形成是在
    A.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后 B.洋务运动开始之时
    C.洋务运动开展过程中 D.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
    6、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梁等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是
    A.将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B.倡导民主和科学
    C.确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方针
    D.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更没有付诸实践
    7、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的维新变法根本措施是
    A.改革封建的政治制度   B.变科举,开学校
    C.发展新式工矿交通业   D.办报刊,立学会
    8.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维新派宣传的思想有
    ①社会进化论 ②君主立宪 ③人民主权 ④民主共和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设议院,其根本目的是
    A.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B.用西方的政治体制维护清朝统治
    C提高民众的参政议政意识与能力D赋予传统儒学新的内容和新的意义
    10.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活动所起的作用包括:①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重要②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③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③
    11、维新思潮最终没能救国,但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在于
    A、使人们意识到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 B、发展社会经济
    C、使人们受到近代民主思想的洗礼 D、推动政治改革
    12、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胡适
    13、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主要活动基地的关键原因在于
    A.它是体制完备的新式大学
    B.它是《新青年》编辑部的所在地
    C.蔡元培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D.陈独秀、李大钊在北大担任教授
    14、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提出汉字是封建时代的旧文化,应予废除。这种观点产生的原因是
    A.白话文运动的兴起 B.新文化思潮中的偏激倾向
    C.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 D.科学思想的广泛传播
    15、“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蔡元培的这一方针,在当时的积极效果是:
    A.缓和各种思想的矛盾 B.鼓励新思想新文化的发展
    C.吸收消化尊孔复古思想 D.使各种思想自由发展
    16、新文化运动的巨大影响体现在:①使封建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批判②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③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④对五四运动的发生起了宣传动员作用⑤促 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④⑤
    17、第一次将反封建旧道德的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作品是:
    A B C D
    18、在新文学的创作方面有着突出成就,被称为“新文学的典范”的人物是
    A.蔡元培 B.鲁迅 C.胡适 D.陈独秀
    19.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
    A.《敬告青年》 B.《庶民的胜利》
    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20、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是在
    A.新文化运动兴起后 B.俄国十月革命后
    C.五四运动后 D.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