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社会生活两个方面概括说明在近代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辛亥革命所起的伟大作用。(4分) 材料三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3)美国政体在我国历史上留下过怎样的痕迹?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尚书于果曰:“自先帝以来,久居于此,百姓安之;一旦南迁,众情不乐。”(孝文)帝曰:“今代在恒山之北,九州之外,非帝王之都也。”“王者以四海为家,或南或北,何常之有!朕之远祖,世居北荒。平文皇帝始都东木根山。……道武皇帝迁于平城。朕幸属胜残之运,而独不得迁乎!”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十九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孝文帝主张迁都的理由。(2分)与于果所说的“先帝”相比,孝文帝心目中的“王者”有什么新的内涵?(1分) 材料二 商鞅在政治方面的重大改革是“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也有史书认为是41县或36个县)。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商鞅通过县的设置,把领主对领邑内的政治特权收归中央。后来,秦在新占地区设郡,郡的范围较大,又有边防军管性质,因之郡的长官称郡守。后来郡内形势稳定,转向以民政管理为主,于是 郡下设若干县,形成秦的郡县制。 ——中文百科在线 材料三 鲜卑“后魏初不立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人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至太和十年(公元486年)才把原来的部落宗主制扬弃了,改用汉法,仿周官遗意,设立三长: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三长直属于州郡,负责 清理户口和田亩,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 ——新华网 (2)材料三与材料二反映的行政体制具有怎样的关系?(1分)两者在政治上的共同作用是什么?(4分)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因素。(2分)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1)材料一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1分) 材料二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3分) 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3)概括指出材料三中光绪帝的主要观点(3分),其真实意图是什么?(1分) (4)材料三与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改革有哪些共同特点?(3分) 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C 2、B 3、D 4、A 5、A 6、D 7、B 8、D 9、A 10、C 11、D 12、C 13、B 14、B 15、D 16、C 17、C 18、A 19、C 20、C 21、B 22、A 23、A 24、D 25、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26题16分,27题13分,28题10分,29题11分,共50分。 26、(1)皇帝和三省大臣的综合意见。(1分) 三省长官都是丞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2分) (2)特点:东方: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西方:奴隶制民主制度。(2分) 成因:经济:(东方)农耕文明发达(或自然经济的分散性),需要集权政治保证; (西方)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要求民主和自由。(2分) 政治:(东方)统一的大帝国,地广人多,不便于臣民直接参政; (西方)众多城邦,小国寡民,便于公民直接参政。(2分) (3)原因:明朝:废丞相后,皇帝无法处理所有的政务。(1分) 英国:资产阶级不满国王把持行政权;汉诺威王朝国王不谙英国事务,为内阁摆脱国王的控制提供了有利时机。(2分) 影响:明朝:进一步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中国落后于西方。(2分) 英国:使君主立宪制更加完善;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2分) 27、(1)确立: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政权;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2分) 说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得到较好的贯彻。(1分)《1787年宪法》规定,政府的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这三个权力部门既各自独立,又相互牵制。总统可以对国会通过的法律行使否决权;国会可以2/3多数票再次通过被总统否决的议案;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违宪。(2分) (2)政治:推翻封建帝制,确立共和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社会生活:通过断发易服、禁缠足、改称谓、行阳历、废跪拜等做法,废除封建陋习,移风易俗,宣传民主平等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分) (3)辛亥革命后,中国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政府。这种政体在美国获得成功,在中国革命成果落到袁世凯手中而失败。可见失败的不是政体本身,而是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4分) 28、(1)理由:平城地处中原之外,作为帝王的都城不合适;北魏有迁都的先例。(2分)内涵:统治中原,表达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愿望。(1分) (2)关系:继承与发展(1分) 共同作用:都打击了旧的势力;(2分)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2分)。 (3)因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其它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分) 29、(1)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1分) (2)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业;倡导生活方式西化;发展近代教育,学习西方文明。(3分。如果只答建铁路、穿西服、跳交谊舞等直观的信息者只给1分。) (3)观点:变法是人们的共识;变法遇到一定的阻力;主张向西方学习。(3分) 意图:通过变法实现自强,巩固封建统治。(1分) (4)依靠原有的统治者;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3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