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9世纪末)“在南美洲,映入眼帘的,到处都是交通线不合理、不充足的特征。修建它们不是为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连接生产点和装船港口,在它们之间的广大地区连最差的道路也没有。”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的这段话旨在说明( ) A.西方工业文明促进了南美农业文明快 B.西方殖民扩张的终极目的是满足身发展需要 C.西方的殖民活动改变了南美交通落后的面貌 D.殖民地和宗主国之间着存在共同的经济利益 18.1688年和1831年英国各部门的收入分布情况表(单位:万英镑) 年份农林渔牧工矿建筑商业运输地产房租 1688年1930990560250 1831年79501171059002200 (数据来源:钱乘旦,《英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据上表,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 B.光荣革命 C.圈地运动 D.海外殖民 19.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美国经济的崛起 B.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20.1909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工的陈述:“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我还当学徒时,就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我暂时不再贫穷了。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这段材料表明( ) A.妇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 B.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C.陈述者积极改变自身社会形象 D.陈述者仍未摆脱社会偏见束缚 21.在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工厂”逐渐取代“工场”是历史的进步。这一变化中最本质的区别是( ) A.资本积累的多少 B.自由劳动力的丰富与否 C.生产方式的变化 D.生产力水平进步与否 22.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企业代表新的生产方式,它的发展是曲折的。图2出现B处(1919年前后)这一发展高峰的最重要原因是( )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企业发展曲折图(图2) A.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B.全国性抵制洋货运动 C.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封建专制统治被推翻 23.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 A.增强了清朝封建统治力量 B.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D.引进了机器和西方近代科学技术 24.在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情形有可能出现在这一时期的是( ) ①福建某茶农向英国出口茶叶,订单数量急剧增加 ②上海某地主从国外引进机器设备,创办了纺织工厂 ③外国在华创办的 工厂不断增多,并逐渐合法化 ④清政府允许民间私人创办近代企业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5.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经济措施规定:“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苛捐杂税。”这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领导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 A.推翻清政府统治 B.实行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 C.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开辟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6.“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C.墨子的“兼爱”思想 D.庄子的“齐物”观点 27.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出现的“百家争鸣” ( ) A.使儒家学说引领学术潮流 B.与学术下移同步进行 C.普遍重视礼乐的规范作用 D.导致中国社会的分裂动荡 28.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