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1月26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卫星按预定计划于当月29日返回地面。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人造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此后又先后建成了“远望”2号、“远望”3号和“远望”4号航天测量船。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0年5月18日,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地发射了远程运载火箭,标志着中国具备了发射高轨道人造卫星的发射能力。 1981年9月20日,中国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科学实验卫星,这是中国第一次一箭多星发射,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 1984年4月8日,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4月16日,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125º赤道上空。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掌握了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测控和准确定点等技术。 1986年2月1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实用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广播卫星。2月20日,卫星定点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卫星通信技术由试验阶段进入了实用阶段。 1988年9月7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1990年4月7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标志着中国航天发射服务开始走向国际市场。截至目前,中国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中国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开始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命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至今,“神舟”号飞船已分别于1999年11月20日、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和2002年12月29日成功进行了四次无人试验发射。 材料二:神舟家族 神舟一号:1999年11月20日 “神舟”号飞船发射升空 11月21日 成功着陆 神舟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航天试验飞船,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重大突破。 神舟二号:2001年1月10日 “神舟”二号飞船发射升空 1月16日 成功着陆 神舟二号首次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等领域实验,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神舟三号:2002年3月25日 “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4月2日成功着陆。神舟三号装有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首次进行了逃逸系统试验。 神舟四号:2002年12月30日 “神舟”四号飞船发射升空 1月5日 “神舟”四号成功返回 在内蒙古中部准确着陆。神舟四号载人航天应用系统全系统参加试验,预备航天员发射前进入飞船进行实际体验。 神舟五号:2003年10月15号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天,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被顺利送上太空。9时42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宣布:“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顺利完成各项任务后,顺利返回地球。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经过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遨游后顺利返回。 ——摘自互联网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课外知识了解我国航天发展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