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二历史西学东渐课时练习题(附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局限在天主教义、“质测之学”和数学、语言方面。而清末西学的内容更广泛,层次更丰富,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部分思想文化等不同层次,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外壳和精神内核。
    明末清初仅有徐光启、方以智等少数人接触到西方近代科技知识。清末西学传播的影响却是广泛而深入的,受西学影响的阶层和群体不断扩大,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
    ——摘自教材
    请回答:清末的西学传播与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有何不同?
    10.(1)传播的媒介不同:前者是传教士,后者多样化;(2)内容不同:前者主要是天主教义、“质测之学”、数学和语言;后者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部分思想文化;(3)影响的阶层群体不同:前者少数人;后者人数众多。
    三.问答题
    11.“中体西用”含义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思想在洋务运动时期的历史作用?
    11.含义:“体”是指事物的主体、本质,“中体”指的是中国以儒家学说为文化。“用”是指由主体派生,或为主体服务的表现形式,“西用”指采用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工业制造、自然科学和技术知识等实行技术。这一思想的含义是,在维护中国固有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实用科技,实现“自强”和求富。评价:其局限性在于这一思想仅仅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进步性在于它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对林则徐思想的表述,错误的是
    A面对现实、放眼世界、勇于进取 B维护民族尊严,坚决抵抗外国侵略
    C遵守封建纲常,效忠大清帝国 D勇于揭露腐败,倡导革新变法C
    2.《海国图志》一书在当时的直接作用是
    A引导人们了解外部世界 B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C批评了封建的闭关政策 D介绍了西方先进技术A
    3.西学在中国传播的途径包括①设立企业②翻译书籍③创办报刊杂志④开办新式学校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A
    4.“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要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段的核心是
    A致富才能自强 B发展工商业是致富强国的必要条件
    C办学才能振兴工商业,达到致富自强的目的 D改良政治,是致富强国的根本保证D
    5.维新派与洋务派的共同主张是①创办新式学堂②鼓励建厂开矿③实行君主立宪④建设海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C
    6.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新学,反对儒家理论 B斥责孔孟之道的虚伪
    C封建信条大多不足为训 D孔子是主张改革的先师C
    二.材料解析题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材料二: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惟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
    ——《戊戌政变记》
    材料三:光绪帝颁布的诏令,除了湖南巡抚陈宝箴还能认真执行外,其他地方督抚,都对变法阳奉阴违,甚至托词抗命。如两江总督刘坤一和两广总督谭钟麟在6、7月间“谕令筹办之事,竟无一字复奏”。
    ——《中国近代史》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述康有为的主张及其特点以及对戊戌变法的影响。
    8.背景: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主张:全面改革,变法图强;反对废除旧衙门和罢免旧大臣。特点:既积极主张改革,又有保守的一面。影响:促进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守旧大臣阻挠破坏变法,使变法法令成为一纸空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