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辩证法思想:老子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如:高和下、前和后、有和无、难和易、生和死、贵和贱等,矛盾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他主张只要能“守静”,就可以“以弱胜强”。 ★要点点拨 辩证思想是老子思想的精华部分。老子把矛盾看成相互依存,互为条件,提出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认为事物总要走向它的反面,为了防止走向反面,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的地位,忽视矛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作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具有消极性。 2.政治思想:老子从“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出发,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要点点拨 老子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无为包括“寡欲”、“绝学”、“不争”“不言”等,老子的无为思想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同时,也要注意到老子所说的“无为”,主要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不为所欲为。 ★问题探究 老子向往“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纯朴风气。他还主张“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这些都在历史上产生了消极影响。你能举例说明这种消极影响吗? 答案提示点拨 老子把矛盾双方的转化看作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看不到人主观能动性,对历史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希望社会倒退。中学生如果持这种态度,就会消磨自己的意志,使学习失去动力;工作人员持有“无为”的思想,就会导致工作不思进取,出现“不作为”的错误倾向;农民中存在的“小富即安”的思想,严重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等等。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绝对地强调“无为”则会妨碍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 (三)影响: 老子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提示 老子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包含了哲学、伦理学等学术领域,也涉及到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等民族特征方面。现实社会中的许多观念都能够找到老子思想的影子。 【活学巧用】 例1: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可以获取的信息主要有 ①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②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 ③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④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解析:前三幅图片的出处突出地反映了孔子在世界各地的地位。第四幅图片反映了孔子曾担任鲁国的高官。第二幅图片的内容是孔子讲学的场景。由此可以判断①②③项是正确的。四幅图片都没有涉及孔子思想的具体内容,因而无法从图片资料中获取“孔子是否提出了‘正名’的主张”这一信息。虽然第④项属于正确的历史结论,但题目要求回答的是“通过阅读图片,可以获取的信息”。所以,本题的正确应该是A。 解答选择题,要特别请注意题目要求。 例2:孔子对待天命鬼神的态度是①主张应该“敬鬼神” ②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 ③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 ④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解析:孔子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第③项不符合史实,故只要包含③的选项均不正确。 例3: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是 A.黄帝 B.孔子 C.老子 D.周公 参考答案:C 解析:编制此题的目的是提醒学生不要忽视对主要知识点的记忆。教材中列出的重要历史结论,属于要求牢固掌握的内容。新课程理念要求把培养能力放在特别突出的地位,但不能因此放松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例4:老子对中国文化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在于 A.强调人们必须遵守社会秩序,要克制自己 B.提出了“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C.主张“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D.指出任何事务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参考答案:D 解析:A项是孔子的思想。B、C、D三项都属于老子的思想,但题目要求回答的是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主要的积极影响”的因素。 例5:下列对右图中人物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A.他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 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B.他要求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其思想具有保守性 C.他子主张“因材施教”,他兴办私学, 只招收贵族子弟 D.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坚持 不同于老师的意见. 参考答案:C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