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由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鸦片战争有关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人 ③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技术 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2.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 ) 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 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 C.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 D.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 23.19世纪末,严复翻译《天演论》,将进化论引入中国,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冲击波。这是由于进化论的思想是适应了哪些社会思潮?( ) ①中体西用 ②维新变法 ③救亡图存 ④民主与科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4. 请观察下边两幅人物及其活动的照片。它们所包含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思想创新成果丰硕 C.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思想解放潮流涌动 25.电视剧《走向共和》片尾曲唱道:“一代代仁人志士,救国救民,上下求索;一辈辈英雄好汉,前赴后继,热血染江河。”其中,作为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求索成果主要是( ) A.迈出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B.掀起中国第一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 C.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D.在中国实现共和制 26.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中国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 )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27.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反对专制统治 D.反抗外来侵略 28.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有人甚至提出“打到孔家店”的口号,这说明新文化运动的目标是(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9.1916年,陈独秀在某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潮••••••人生最可贵之时期也。”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 A.《新青年》 B.《中国少年》 C.《青年杂志》 D.《每周评论》 30.20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广泛传播,原因不包括( ) A.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科学性,革命性 B.各地马克思主义团体的宣传 C.与无政府主义等的论战 D.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先进分子的介绍 “华安、连城、永安、漳平一中,龙海二中”五校联考 2011-2012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题答题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 选择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31、材料一 《庄子•天下》中写道: “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庄子所说的“内圣外王”之道,后世学者无一例外将其归于儒家的主要思想,其内涵通俗的讲,“内圣”就是修身养德,要求人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外王”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的统一就是儒学学者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材料二 宋明时期的儒学是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统治、经济和阶级斗争、民族矛盾在哲学中的反映,又对封建专制制度起到巨大的维护作用;在理论思维水平方面,这一时期达到了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新高度。 ——《中国哲学史通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