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隋唐时期的绘画艺术中有许多外来美术风格,这主要是因为() A. 隋唐时期经济发达,政治稳定,对外交往频繁 B. 人才辈出,门类繁多 C. 继承了魏晋时期的画风 D. 外来美术风格比中国传统风格更优秀 8. (2008•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改编题)浙江绍兴每年都举办“中国兰亭书法节”(如图),以纪念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这位书法家是 () A. 王羲之 B. 颜真卿 C. 柳公权 D. 怀素 二、非选择题 9. 欣赏下列两图 图一《清明上河图》(局部) 图二《墨梅图》 请回答: (1)这两幅作品分别属于何种绘画类型?作者分别是谁? (2)通过图一,透露了哪些历史信息? (3)图二体现的绘画类型的精髓是什么?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同步测评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同步测评 1. D 解析:《老子》一书是记录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言论的著作;甲骨卜辞是商周时期统治者刻在龟甲兽骨上的记录占卜内容的文字;《离骚》是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长诗,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无比热爱。这些文献都不可能较多反映平民生活。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就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 2.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诗歌是时代的反映。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所以他的诗歌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3. B 解析:汉赋的“汉”字并非指江汉一带的“汉”,③是楚辞的特点。 4.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5. A 解析:材料提供的信息为唐代诗人,诗风又“大胆夸张”与“奇特想象”。由此判断应是有“诗仙”之称的李白。故答案为A。 6. C 解析:“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宋词,因为句子长短不齐;“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的作品。 7. C 解析:阅读材料,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曹操、蒋干、章回体小说,判断此书应该是《三国演义》。 8.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诗仙”指唐代大诗人李白,“世上疮痍,诗中圣者”是对杜甫的赞扬,故D项是错误的。 9. 解析:本题有一定难度,需掌握一些文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境界。 答案:(1)材料一是楚辞。材料二是汉赋。材料三是唐诗。 (2)楚辞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汉赋特点:半诗半文,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 (3)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忧国忧民思想。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同步测评 1. A 解析:本题结合南北朝文化特点考查学生对唐文化特征的识记、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2. C 解析:材料所反映的是京剧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的化装谱式。故答案为C。 3. B 解析:考查提取文字、图片、表格等材料中的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大。必须把题干中提供的四种文字符号,与图片中包含的文字符号进行仔细的比对,找出共性。 4. A 解析:此书法特点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为颜真卿的作品,它产生于唐朝,符合当时开拓奔放的社会风貌。 5.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可采用排除法,宋代本身不是一个统一的王朝,排除带②的选项即可。 6.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兰亭序》是王羲之的作品。 7. A 解析:政治经济的繁荣稳定为绘画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外交往频繁使隋唐绘画吸收了外来美术风格。 8.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王羲之是我国东晋的书法家,《兰亭序》是其著名作品。颜真卿、柳公权是唐代著名楷书大家,分别创立了颜体、柳体。怀素是唐代的草书大家。 9. (1)图一是风俗画,作者是北宋的张择端;图二是文人画,作者是元代的王冕。 (2)图一体现了北宋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的景象,反映了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3)精髓:表现个性、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