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非选择题(第11题16分,第12题18分,第13题16分,共5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材料2: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学家、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请回答: (1)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厚友谊的基础是什么?他们合作的第一个成果是什么?(2分) (2)结合二人生平经历,简要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8分) (3)马克思是怎样看待自己的人生追求的?(6分)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同生活经历,理解两人深厚友谊的基础,并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条件和马、恩二人的杰出贡献,归纳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答案:(1)共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神圣家族》。 (2)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的同时,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社会主义思潮盛行,工人运动兴起,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全人类利益出发,以解放劳动人民为理想,并广泛学习哲学和历史,为其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 (3)马克思认为,只有为全人类劳动的人生追求,树立坚定的人生信念,才能够成为伟大的人物和到达光辉的顶点。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 材料2: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材料3: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就一定能够加快新长征的步伐,让我们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为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请回答: (1)红军长征中战胜了哪三方面的艰难险阻?(4分) (2)材料2中的“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指的是什么?建国初,更伟大、更艰苦的工作主要有哪些?(4分) (3)据材料3指出“加快新长征的步伐”的目的是什么。简要分析开始“新长征”的主要背景。(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认识。(4分) 解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和新时期改革开放(第二次长征)的内容。第(1)问结合材料1及所学知识回答。第(2)、(3)两问清楚“万里长征”“新长征”所指是解题关键。第(4)问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自然险阻;党内分裂势力。 (2)夺取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巩固新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3)目的: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背景:“文革”后,急需恢复发展生产;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着手大力整顿;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等。 (4)“长征精神”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精神食粮;改革开放的今天,“长征精神”仍需发扬光大。(言之有理即可) 13.伴随着工业文明的扩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它促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了现实,从一国走向了多国。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指出马克思在1848年和1867年的主要理论建树(著作)。(2分) (2)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先后推行了哪些经济政策?分别说明当时推行这些政策的必要性。(6分) (3)邓小平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1978年他在为统一人们思想和理论探索方面做出了哪些贡献?为什么说1992年的南方谈话是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8分)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发展。第(1)问注意两个时间,第(2)问考查列宁时期两大政策,第(3)问结合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考。 答案:(1)《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发表。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当时处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必须集中全国的人力和物力。新经济政策;大规模战争基本结束,经济和社会秩序面临严重危机,必须探索新的经济政策。 (3)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南方谈话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又一次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改革开放的方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