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与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可以看出三个派别:“读者”代表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工业派不希望君主派胜利,也不希望共和派获得更多的选票。可见当时政治形势的错综复杂。 8.1875年,国民议会仅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总统选举方式的条款:“共和国总统应由参众两院选出。”这说明了( ) ①君主派势力较为强大 ②议会中各派分歧很大 ③共和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 ④君主派与共和派斗争激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仅以一票多数”说明了①②④正确,国民议会通过的条款说明③正确。 二、非选择题 9.(2011年北京高二质量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反映1830年七月革命的《自由引导人民》,是德拉克洛瓦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1831年5月1日,这幅作品在巴黎展出时,引起轰动。德国诗人海涅为此画写了赞美诗。1831年,这幅画被法国政府收购,在卢森堡宫展出了数月后被收起,官方的理由是“太革命了”。后因时局变化,作品被还给了画家本人。17年后的1848年,法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法国人民要求把此画重新在卢森堡宫展览。同年6月,巴黎工人起义,此画又被政府摘下,理由是具有煽动性,直到1874年才被送入卢浮宫永久展出。德拉克洛瓦的这幅作品有着鲜明的时代性,而这幅作品的境遇则直接反映了这一历史阶段法国政局的巨大动荡。 请回答: (1)1831年这幅作品以“太革命了”为由被收起并归还作者,这反映了当时法国的什么现象? (2)1848年二月革命中,法国人民为什么要求将此画重新在卢森堡宫展览?这次革命的结果如何? (3)为什么这幅作品直到1874年才被再度展出?从1874年起《自由引导人民》在卢浮宫永久展出反映了法国政局的什么变化?这一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解析:本题以图文材料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2)、(3)问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1831年”“1848年二月革命中”“1874年”,根据提供的有效信息,结合时代背景、形势并联系有关法国政体确立的有关史实分析作答。 答案:(1)官方(七月王朝)代表资产阶级中最富有的金融贵族的利益,不仅广大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被剥夺了参政权,而且日益壮大的工商业资产阶级也被排斥在政权之外,这引起了他们的极大不满。 (2)这反映了法国人民推翻君主政体、实现民主自由的要求。二月革命后,在革命群众的强大压力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 (3)原因:第二共和国建立后,人民的愿望并没有得到实现,随即爆发了六月起义。到1852年,第二帝国取代了第二共和国,直到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后帝制才再度被推翻,《自由引导人民》得以重新展出。 变化:《自由引导人民》的永久展出反映出共和制度在法国的最终确立。 影响:共和制度的确立,标志着法国人民反封建斗争任务的完成,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附:课内答疑站 【课中思考题】 1.路易•波拿巴上台的原因是什么?(教材P49) 提示:六月大屠杀引起工人对共和派的仇视,农民怀念和迷信拿破仑,把拿破仑的侄儿看做自己利益的化身并把希望自愿地寄托在波拿巴身上,于是都投了波拿巴的票。 2.为什么在创造了经济繁荣之后第二帝国却如此脆弱:一场战争的失败就导致帝国灭亡?(教材P50) 提示:波拿巴一上台就宣布了他的施政纲领,对内是秩序和权威,对外是民族尊严。稳定的秩序使得工业革命得以完成,但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后需要真正的自由与民主,并且希望确立共和体制;波拿巴帝国还与教会结盟,其通过天主教会的影响来维护自身统治的做法不得人心,资产阶级要求实行世俗化的教育、真正的普选权、集会和结社自由;另外,广大劳动群众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也对政府的统治日渐不满,而波拿巴政府不是力图去消弭这些矛盾,而是企图通过对外战争来摆脱困境,无疑使对外战争的失败成为帝制最后崩溃的导火线。 【阅读与思考】(教材P51) 根据材料思考回答:在法国1848年革命中民众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 提示:首先必须明确“民众”一词所指代的含义。教材在讲到六月起义时提到,工场里的两万工人拿起武器,还有平民也参加战争,因此,民众主要是指无产阶级,也包括小手工业者和雇工等一些社会低下阶层群众。1848年革命中,成 长起来的无产阶级是主力军,其他社会底层群众也是革命的动力,是他们发动了起义赶走国王,并最终促使革命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他们的革命性最彻底,建立共和国、实行真正的民主与自由,都是他们美好的愿望。但这样的革命主力军却遭到了资产阶级共和派的镇压,使得1848年革命的成果黯然失色,第二共和国从“博爱的乐园”变成了阶级对抗的战场。后来的总统选举中,共和派卡芬雅克不敌路易•波拿巴,不正是因为缺乏无产阶级这支共和国最坚定的拥护者的支持吗? 【解析与探究】(教材P51) 1.文中为什么称“1830年是一次在半山腰里停了下来的革命”? 提示:1830年推翻波旁王朝的统治后,革命本来是可以继续向前发展的,但资产阶级让它停了下来,它没有实现人民的主权和公民的自由。 2.“饿”“饱”“胀”分别指代什么? 提示:(1)“饿”指的是波旁王朝复辟后,在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的专制统治之下,即使是资产阶级中实力最雄厚的金融资产阶级,也难以分享政治权力。(2)“饱”指的是金融大资产阶级通过七月革命建立了七月王朝,这一王朝实行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大资产阶级、金融贵族占据了政府各重要职位,掌握了政府权力,使得政府实行有利于自身的经济和金融措施。(3)“胀”指的是在当时金融大资产阶级建立起了他们单一的排他性的统治,但金融资产阶级是法国社会统治阶层的一部分,但绝不是全部。随着法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分享政治权力,广大人民因为七月革命并没有实行真正的民主与自由而日益反对这一王朝的统治,这必然使得王朝的统治缺乏坚实的基础。 【自我测评】(教材P51) 1.拿破仑帝国垮台后,法国经历了几个王朝? 提示:拿破仑第一帝国垮台后,1814年、1815年波旁王朝两次复辟,1815~1830年属于复辟的波旁王朝统治时期;1830年七月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统治,将波旁王朝另一支系后裔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浦立为国王,代表大金融贵族利益的七月王朝得以建立;1848年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但共和国为期短暂,1852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这就是路易•波拿巴王朝;1870年普法战争后第二帝国土崩瓦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2.路易•波拿巴是怎么上台,怎么当上皇帝的? 提示:路易•波拿巴能从总统走到皇帝,一方面是由当时法国的阶级斗争形势决定的,另一方面波拿巴个人的权谋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