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2012年高二历史下册第一次测试题(含参考答案)(4)

http://www.newdu.com 2020-05-16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二、主观题(51题18分,52题18分,53题14分,共50分)
    51、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20世纪初的人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同时也引发了深刻的变革。
    材料一:(一战期间)美国的亿万富翁们……发财最多。他们把所有的国家,甚至最富有的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他们掠夺了数千亿美元……每一块美元都有血迹,都有一千万死者和二千万伤者……所洒下的鲜血。
    ——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
    材料二: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制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从这场战争中还将出现一个不受侮辱、有权选举、有权工作和有权生存的美国黑人民族。
    ——美国黑人领袖W.E.B.杜波伊斯(1918年)
    材料三:一战爆发时,各交战国军队几乎所有的运输车辆都是马拖的,卡车只是刚刚开始使用。宣战时,英国陆军部一共只有80辆卡车。马恩河战役最紧张的时刻,法军为尽快封堵战线缺口,竟征调了巴黎的出租汽车载运士兵上前线。德国“施里芬计划”破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的主力是骑兵和步兵,人和马的体力是有限的,无法承担高强度的行军作战。大战期间,汽车的机动性引起人们的关注,四个轮子代替了两条腿,步兵向摩托化转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2分)指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2分)
    (2)“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所指的这个“开端”的含义及当时促成这一“开端”的有利因素有哪些?(6分)
    (3)材料三说明了一战客观上具有哪方面的积极影响?(2分)就这一积极影响,请再举一例。(2分)
    (4)除上述三则材料所揭示的后果或影响外,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再列举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和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各一例。(4分)
    5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胜国可以剥夺德国的殖民地,解除其武装直至保留其警察力量,并使其海军列入大国中第五流的地位。但如果它感到自己在和约中受到不公正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进行报复的手段。因此,我强烈反对把更多的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其他国家统治。在当前情况下,我认为最大的危险是德国可能把它的命运同布尔什维主义连在一起……
    ——劳合•乔治《草拟和约条款最后文本前对和平会议的几点意见》
    材料二: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四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时不应像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的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年以前的边界归还。这样我们就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的国家。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德国全部的殖民地、整个海军、大部分商业船队以及它控制的海外市场,已被剥夺或将被剥夺。因此德国已经感到给予它的最大的打击,而人们以为通过某些领土条件的改善能使德国平息下来,这纯粹是幻想。
    ——克里孟梭《对劳合•乔治先生3月25日照会的总意见》
    材料四:(英国)于1935年6月18日同德国签订了《英德海军协定》。协定规定:德国舰队的总吨位永不超过英国海军总吨位的35%,德国潜水艇吨位……将不超过英国吨位总额的45%。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主张如何处置德国?(4分)英国持这种主张的原因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一、二、三,说明法国的主张与英国的主张有什么主要分歧?(2分)说明法国的目的和表面理由。(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说明了什么?(2分)
    5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二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三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2分)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及成果内容。(4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2分)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2分)
    (4)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2分)
    51、答案:
    (1)这场大战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却给美国带来了巨额利润。 一战爆发后,美国打着“中立”的旗号,借助向交战双方出售军火和物质大肆渔利。
    (2)这一开端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及解放斗争。有利因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侵略;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乘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的鼓舞和推动;一战以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有所削弱。
    (3)说明一战成为了一系列新技术的催化剂。在战争中,汽车的机动性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促进了汽车技术的改进和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开始取代马车成为主要的陆上交通工具,同时也提高了陆上军事作战的能力。又如飞机、化工技术和生产管理的革新等。
    (4)对世界格局: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开始发生动摇(或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开始受到挑战);日本趁机获得发展和扩展的机会(或美日趁机崛起);苏维埃政权成为欧洲政治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战后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纪性国际政治组织——国际联盟。
    对人类社会:客观上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促使政府机构职能的改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主义和和平主义思潮兴起。(以上两方面列举一项即可)
    53、(1)英国请求中国求援;中国保卫滇缅公路。
    (2)中国在印、滇、缅战场和国内战场坚持抗日,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发表《开罗宣言》。日本所窃取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3)战时合作,消灭法西斯;战后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创建联合国。
    (4)各国政府和人民同心协力,密切合作,世界才能和平、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