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Ⅱ 非选择题 本卷有3小题,共40分。第31题12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4分。 31.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德国和日本的领导人决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领土和约,并有办法、有决心这样做。他们大规模重整军备的计划和惊人的侵略行径急剧地改变了势力均衡。较弱的意大利不再是徒劳无益地企图向现状挑战的唯一的修正主义国家,第三帝国和日本帝国也给修正主义运动增添了力量,导致了一个全新的力量布局。由于英国、法国及其欧洲大陆盟国坚持维护现状,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努力要求改变现状,因五年计划而变得强大的苏联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一种三足鼎立的局面发展起来了。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绝大多数人都是修正主义者,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赔款、波兰走廊(穿过西普鲁士的狭窄的出海口,据条约划归波兰)、对于武装部队的限制以及把讲德语的地区从祖国划分出去等做法,是不会被永远忍受下去的。 ——《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1919年以后的德国,从潜力上来说,仍然是一个强大的国家。……经过几年的“正常”生活以后,它将再一次提出德国的强大问题。……1929年,德国工业生产再次超过了英国和法国,钢产量达1600万吨(同期英、法的钢产量分别为979万吨和971万吨)。 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文中的“修正主义”指什么?(2分) (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为什么“是不会被永远忍受下去的”?这种状况反映了什么规律?(6分) (3)材料一对“三足鼎立”局面的分析是否有道理,为什么?(4分) 32.(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美国是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材料二 伊克斯日记记载了1941年9月美国部长联席会议的情况:“话题转到俄国的黄金储备上来……显然我们是在力求趁他们的黄金没有告罄之前全部把它弄到手,以抵偿我们提供的货物。从此刻起,我们对苏联采取了租借法案。” 材料二 1941年8月,大西洋会晤中,丘吉尔建议罗斯福发表一个照会,表示:“日本向太平洋西南地区的任何程度的进一步推进,将会造成美国政府被迫采取反措施,甚至导致美国和日本发生战争的局势。”罗斯福私下的反映是:“他(丘吉尔)要我们支持他。现在他对东方——香港、马来亚、印度、缅甸很不放心。我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他的恐吓日本的坚决要求,因我们尽一切可能不给日本有进攻我们的任何借口。” 回答: (1)材料一中的“民主国家”指的是哪些国家?罗斯福的这个口号表明什么立场? 举出在1941年12月之前美国支持、援助反法西斯国家的相关史实两例。(8分) (2)材料三中,丘吉尔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罗斯福要拒绝丘吉尔的建议?(4分) (3)分析上述材料可以看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采取了一些什么政策?美国采取这种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4分) 33.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为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 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 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 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 材料三 国际联盟之宗旨为: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了长久的阴影,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五 下图为毕加索的名画: 《格尔尼卡》 《和平鸽》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一战爆发前期西方民众与国家对战争的看法。(2分) (2)根据材料二、三,格老秀斯和《国际联盟盟约》对战争的主张或态度有何变化? (4分)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的直接原因。(2分) 它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世界局势又产生怎样的影响?(2分) (4)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幅名画的主题。(2分) 树人中学2011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历史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12345678910111213 CDBAABCCCCBBD 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 DBCBCAAADCACB 27282930 DCDB 31、(12分) (1)、指力图打破一战后帝国主义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限制。(2分) (2)、一战后德国经济逐渐恢复,又成为超过英、法的世界强国;德国经与它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的地位不相称,势必要求改变自己的地位。(4分) 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2分) (3)、有道理。(1分) 二战前,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日法西斯控制了本国政权并与意大利一道构成了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的一股侵略势力。英、法帝国主义国家成为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势力。苏联成为实力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3分) 33.(12分) (1)(2分)欧洲民众:认为战争是正义的、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国家: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 (2)(4分)变化:格老秀斯主张国际战争应受法律约束,并提出诸如交战规则、战俘待遇、武器使用等原则。 《国际联盟盟约》:对国家的战争权加以限制,通过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持和平。 (3)(4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空前灾难,使人们更加深了对战争危害的认识,人们普遍渴望和平。 和平主义是西方大国推行绥靖主义的思想基础(社会基础)。 (4)(2分)控诉非正义战争暴行,追求人类和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