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2010•黄桥中学高三期中考试)“自权利之祸于人心,破家族,削亲权,乱男女,蔑尊卑长幼,尽弃吾中国数千年之礼俗教治,而从事于其所谓平等自由之说。”材料反映了道学先生对哪一历史事件后社会变迁的不满( ) A. 鸦片战争 B. 维新变法 C. 义和团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15. (2010•南通高三阶段测试)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B. 工农运动的发展 C.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D. 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6. (2010•姜堰罗塘中学期中考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33年《东方杂志》开展了“新年的梦想”征文活动,活动征文反映了当时中国思想领域的动向。 材料一 “新年的梦想”专栏文章来源统计表(共142篇) 地域分 布情况地域上海南京北平杭州广州天津济南安庆 人数78171284222 职业分 布情况职业大学教授编辑及著作家教家育新闻记者官吏艺术家职员学生 人数383991212343 材料二 “新年的梦想”专栏文章名人梦想录(部分) 人物梦想 郁达夫将来的中国,可以没有阶级,没有争夺,没有物质的压迫,人人都没有、而且可以不要“私有财产”。 林语堂“我不做梦,希望民治实现,人民可以执行选举、复决、罢免之权,只希望人民之财产生命不致随时被剥夺。”“我不做梦,希望人民有集会结社权,只希望临时开会抗日不被军警干涉。” 章乃器中国将来的革命,必然是一个向整个的上层阶级进攻的左倾的革命。那个革命的目标,不单是要推翻帝国主义,而且同时要推翻帝国主义的虎伥。 李宗吾希望“中国的军人不要只能内战,不能抗外。军事当局不要只知剿共,不知御侮。……希望能杀尽一切贪官污吏。……中国民众能监督政府,使政府不为少数军阀所私,使政府为民众全体的政府。” 周谷城我梦想中的未来中国首要之件便是:人人能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 宋云彬未来的中国将有一场大火,毁灭旧社会的一切,重新建设起一个没有人对人的仇恨、阶级对阶级的剥削的社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这些征文的来源有何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有哪些作者表达了社会主义的梦想?(2分)结合国际国内背景,分析这一时期知识分子向往社会主义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二,概述当时知识分子提出了哪些近代化梦想?(6分) 参考答案 第1课时 5.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开眼看世界”的背景,根据题意可知,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要是由于鸦片战争中看到西方的“坚船利炮”,萌发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军事技术来抵抗西方的侵略,而英国是当时侵略中国的急先锋和主要敌人,所以应该选A。 6. B 【解析】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发表《新学伪经考》等文章,把西方政治学说同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相结合,利用孔子的威望,减少变法的阻力。这一做法被顽固派看穿,说他是“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7. B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题意学习“西方器物”“以新卫旧”,应该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选B是正确的。 8. B 【解析】从材料中的信息“满人”,称曾国藩为“汉奸”即可判断。 9.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结合所学史实进行判断分析。理论到实践是洋务运动,照搬照抄到结合国情是中共开创的民主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故选D。 10. B 【解析】本题主要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康有为要求剪发辫,易服装以适应“机器之世”,实际上是要求中国的生活方式符合世界工业文明的要求,故选B。 11.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史料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材料中梁启超批评某个派别“只知有兵事、朝廷”而不知“民政和国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批评的是地主阶级洋务派。 12. D 【解析】关键是读懂材料的有效信息:“晚清”“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平等”思想,“漂浮在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说明这种思想没能深入影响民众。 13. B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看出谭嗣同的思想明显受到西方科学家的影响,同时又把儒家“仁”的思想与西方思想相结合,故选B。 14.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借用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论证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显然是为维新变法服务的,表明维新派讲究斗争的策略,变法维新的目的并不会因此而改变。 15.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从洋务派到维新派都主张编译西方书籍,A、B两项直接从材料中得出,D项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是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这一时期向西方学习明显是以救亡图存为目的。故选C 符合题意。 16. 【答案】(1)观点:提出学习西方,但认为封建制度和文化不能改变。(2分)含义:对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2分) (2)观点: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全盘肯定西方资本主义文化。(2分)原因: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对西方文化认识肤浅;中国落后。(6分) (3)观点:批判吸收。(2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3分) (4)由排斥西方先进制度和思想文化到全盘西化,再到正确认识西方文化。(3分) 第2课时 6. C 【解析】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表现形式,即:可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由材料可以看出阴曹地府里主张学习白话文,反对欧阳修、韩愈等人提倡的文言文。 7.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观点的能力,第一次巨变是辛亥革命,真正意义上的旧民主主义,第二次巨变是新中国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8. B 【解析】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关键信息“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 9. A 【解析】提取材料信息“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说明这次思想解放运动指新文化运动,结合所学知识,该运动的主要功绩是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10. D 【解析】注意题干材料中的信息“国民若隔岸观火,熟视而无所动心”,说明陈独秀认识到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政治运动缺乏群众基础,故选D。 11. C 12. B 【解析】从“全都踏倒他”可以看出鲁迅对于封建思想和封建文化的痛恨,主张全盘否定。 13. D 【解析】辛亥革命是在政治领域反封建,而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是在思想领域里的反封建,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与发展。 14. D 【解析】全面提取材料有效信息,从“弃礼教、倡平等自由”,即否定传统儒学,提倡资产阶级思想,可知应该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发起的新文化运动。 15.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注意题干“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即无产阶级的国家,这应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 16. 【解析】第(1)问,要从材料出发,提取材料有效信息进行概括归纳,同时要熟悉书本知识,实际是考查对书本知识的迁移应用。 第(2)问,要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抓住时间,从而锁定相应的阶段特征。第(3)问,注意根据材料概括即可。 【答案】(1)从地域上看,主要来源于思想相对开放的大城市,如上海、南京;(2分)从职业上看,主要来源于知识分子阶层(受过一定教育的知识分子),反映知识分子的思想动向。(2分) (2)作者:郁达夫,宋云彬。(2分) 原因:国内: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不断扩大;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或日本对中国侵略、九一八事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国际:苏俄(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重大成果(或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功、工业化建设成就);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使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产生了疑惑。(答对一个要点得2分,此问得分不超过8分) (3)政治上:希望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民主法治。经济上:国家富强,民生幸福。(6分) (责任编辑:admin) |